贱贱的、萌萌的,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啥也别说了,先来一打表情包!网络社交日益频繁的当下,无论中老年还是青少年,玩起表情包来都“溜”得飞起。表情包的流行,既是自我情绪释放的重要通道,又是个体寻求文化认同的重要发声器。当可视化表达与读图潮流风靡,手握表情包,是否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
总有一款适合你
从内容来看,表情包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但是,并非所有表情包都是快消品,就像一些网络流行语被收入词典而流传下来一样,表情包也能常用常新,甚至成为某个特殊事件或特定时刻的独特纪念,引起广泛的情绪共鸣。
【怼“台独”“港独”表情包】“帝吧出征”“周子瑜事件”、香港中文大学“撕海报事件”……面对“台独”“港独”的疯狂叫嚣,大陆网民一次次用“表情包大战”胜利抢占网络舆论主导权。葫芦娃配上“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熊猫人配上“爸爸爱你”,两只小黄鸡配上“关爱智障的眼神”,对那些碎碎念的分裂言论,可谓一击必杀。
【达康书记表情包】2017年反腐正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一心奔走在GDP道路上的达康书记更是火得没了边儿。什么“耿直boy”“背锅侠”,连“我是谁的小可爱”这种卖萌梗都搭得毫无违和感。“宝宝心里苦”“总有小人要害我”“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达康书记表情包的亮点除了他那欧式双眼皮、老戏骨的演技,还有职场的感慨唏嘘和感同身受。
【丧文化表情包】悲伤蛙、长了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和鲍比希尔,这些常常出现在“斗图大战”中的表情包,整体画风都体现着黑色幽默。面对部分舆论义正词严的批判,更多人愿意相信“丧文化”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丧不是喜的对立面,而是一种清醒和保守的乐观。
【蘑菇头表情包】这大概是一段时期以来网络社交中最活跃的表情包了。造型简单直白,贱贱的气质,放在什么语境中好像都很实用。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么魔性的表情包出自一个仅有12人的90后团队“蚊子动漫”。用创立人吴武泽的话来说,一切都起始于自己的一个小习惯,“和朋友聊天时总喜欢在文字前后配上一个表情图”。
【萌娃表情包】很多人手机里除了自家娃,存图最多的就是韩国小男孩宋民国的表情包。脸跟个包子似的,表情是萌你一脸血的那种“激萌”,是成年人无法准确模拟的天真和细腻。吃喝拉撒、喜怒哀乐,这个萌娃让一些父母意识到,为什么不做一套自己孩子的表情包呢?相比于拍照时刻意的表情和造型,岂不是生动得多?
表情包暗藏“多情”
历数2017年朋友圈里的高频表情包,“捂脸”绝对算一个。为什么呢?无奈、不忍直视、累觉不爱……“社会、社会”,一个表情包,情绪都到位。细细品味,那些广为流传的表情包里,都是“人情社会”的点滴感悟。
《新闻知识》的相关研究认为,“表情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左右,用来指代为了配合商业推广需求而设计发布的一些形象表情。近些年,“表情包”依旧是商业行为的重要推手,却也带着草根气息、人间烟火,走出了一条新路。2015年,《牛津词典》颁布了年度热词,emoji笑哭的表情取代汉字成为最热词。
“文字很多时候比较生硬,表情包却比较生动。附带一个贴近心境的表情包,总能很快地带动聊天气氛,缓解陌生和尴尬,减少歧义和误解。”《视听》杂志撰稿人、新媒体研究专家李赫说。
善于用表情包的人,似乎总能更快地拉近与沟通对象之间的距离。拥有丰富表情包资源在某些网络情境下被视为较高社交圈地位或网络社交经验丰富的一种标志。即使是不善言辞的人也可以利用表情包充分表达情感。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自己动手制作表情包。因此,多样化的元素开始融入其中。直接使用“原始截图+配文”的方式,使得表情包作为传播符号的工具辅助性、视觉审美性和经济文化功能均显著提升。
如在前文所述怼“台独”“港独”的几次“表情包大战”中,大陆网民的机智幽默扑面而来。甚至有一则两岸网友“讲和”的新闻,说的是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岸网友“破冰”,契机就源于台湾网友向大陆网友索要有趣的表情包资源。
传播学家纷纷点赞,认为事件中作为青年亚文化标志的表情包,形成了独特的传播符号,起到了很好的“消解”作用。毕竟,在这样的事件中,激烈的抵抗和冲突是不明智的,而一味地忍让和沉默又不是新时代爱国青年的风格。
中国人隐晦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很多意思单纯用文字说不尽,或者不方便说尽,在不能当面察言观色的情况下,表情包就大有用处了。你很生气却不能发火,那就来个愤怒的表情包;你想怼人却发现直接怼有伤和气,不怼又会憋出内伤,也请来一打表情包。
媒体评论员傅踢踢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达康书记,能总结出一百种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达康书记”制作那种蕴含人情世故乃至人生真谛的表情包。
表情包“包不住”真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