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导演能力,贾玲自己也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我的作品必须要发自内心。其实我没有什么才华,也没有天大的本事,我的才华就在于情感浓度比较高,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很顺畅地表达给观众,我只能做到这一步。”
笑中带泪春节档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7日22时,2021春节档累计票房突破78亿,观影人次突破1.6亿。创造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观影人次新纪录,就地过年的大环境下,看电影成了春节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春节档成为年度主流档期始于2013年,《西游降魔篇》的热映形成了春节假期全民观影的氛围。此后,春节档成为各大片方的必争之地,高成本、大投资的头部影片往往会瞄准这一档期分食蛋糕。至2019年春节档,七天产生票房占比已全年票房的9.2%。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向第一财经表示,春节档是能够最大限度拉动观影人次的档期,在这一消费周期中,部分观众不会只看一部电影,当《唐人街探案3》积累的消费冲动在前半周释放之后,观众会选择口碑不错的《你好,李焕英》,它的票房反超,实属正常。
在刘海波看来,观众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特别是春节档,首要需求是快乐和放松,其次需要是真诚和情感,关键时刻走心,让情感得到释放,对创作者的真诚有所认同,有所共情,《你好,李焕英》将这两点融合得较好。影片的票房成功也给电影行业带来一个正面的启示:“在春节档这样一个特别的档期,如果想调动全家看电影,调动更多人看电影,快乐和眼泪,笑中带泪,以笑写泪,这是必须要有的配方。观众需要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满足。”
这一点,和过去春晚中大多数小品的套路是相似的,而今年春晚的小品却和观众的期待产生了些许落差。汤惟杰认为,《你好,李焕英》的确是一个小品连缀色彩比较明显的电影,但能够看到制作团队花了力气,沿着春晚小品的路线,精准敲击了观众的神经,让观众开怀大笑、热泪盈眶,某种程度上是代替春晚小品实现了全民抚慰功能。
《你好,李焕英》票房高企的背后,也有部分争议的声音,认为小品改编电影将成为一种流行的创作模式,越来越多的“以小博大”,进而影响电影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刘海波认为这种论调属于无稽之谈,“不同的档期、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和类型偏好,对于创作者、出品方而言,也会根据自己的擅长创作作品。至于《你好,李焕英》,多少年才出一个贾玲,这是贾玲才有真情实感,而且这样一个梗用多了就会失去意义。”
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适合春节档,不同档期观众口味差异较大。正如《你好,李焕英》的配方适合春节档,不代表它也适合其他档期,比如主流观影人群是年轻观众的暑期档,可能是类似《刺杀小说家》这样主打热血和特效的影片更适合的档期。
从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两家独大”的格局可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占据了票房总量的大多数,留给《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空间很小。尽管另外几部作品口碑尚可,在特效、类型创新等方面有亮眼表现,但被两部巨无霸的光环淹没,声势渐息。
2021年春节档票房即使能够达到百亿,也是赢者通吃。在刘海波看来,其余几个片子不错,却受到了挤压。“这就好比过年的时候做一桌菜,好东西拿上来,大家是有消费欲望的,每个人的胃口又是有限的。”
春节档市场很大,但竞争过于激烈,片方或许应该在未来根据影片特质考虑更适合的档期,而不必争夺得头破血流,每部影片讲究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适销对路,才能获得超出预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