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众有知情权。以前发生过哪些暴力犯罪案件或治安案件,滴滴是如何处理的?针对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否对管理审核流程进行改进,关键在于细节,滴滴作为平台方是如何审核司机的资质的?比如需要司机提交哪些证明文件?有人伪造证件资料,该如何处理?如何甄别分辨真伪。此外,滴滴是有应急处理预案,如果滴滴司机对乘客采取非法暴力方式,滴滴如何处理?司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的情况,该如处理?”许浩说,这些细节问题都将影响在此次事件中对滴滴的定责。
“无论是两年前的深圳教师搭乘顺风车遇害事件,还是郑州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事件,都充分暴露了网约车在规范管理、安全保障、事后方知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陈音江表示。
从两次案件的处理来看,滴滴平台每次都是事后才进行自查补救。
公告中再次提及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与2016年的案件如出一辙。但是整改之后滴滴是否会去检验它的效果呢?这些都是滴滴平台所面临的严重考验。事实上,在滴滴平台的业务中,人车不符的现象不胜枚举。记者曾经多次在出租车、顺风车业务中打到人车不符的车辆,司机所给出的理由,要么是车牌限号,用另一辆车代替,要么跟朋友换车等等。
每一次的自查自醒,都需要用血的教训去推动,这个代价是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