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金庸是在1996年2月6日,我和学林出版社的周清霖,经已故香港老作家罗孚先生安排去香港拜会武侠文学的泰斗金庸先生。第一眼见到,是一个个头不高、微胖的人迎上来和我们握手,这就是我敬慕已久的武侠文学大师金庸。
我们开始交谈,谈话的内容主要是武侠小说,谈到他创作的一些细节,他对武侠人物的把握。
他说:“我写武侠小说人物主要是刻画人性,武功虽然是夸张的,但人性必须是真实的,只有描绘出人的性格和感情,作品才有存在的意义。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所以正面人物有缺点,反面人物也有优点,这样写才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
我们谈了大约一个小时。他话语不多,比较木讷,如果对方不主动开口就会冷场,但他待人彬彬有礼,热情亲切,主动提出一起合影留念。
最后一次见到金庸是2008年9月,在金庸家乡浙江海宁。当时金庸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走路要人搀扶,我们握了握手,只谈了几句。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金庸。
特约撰稿:暨南大学教授、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罗立群。已出版了《中国武侠小说史》等6种学术专著,曾任珠海出版社总编辑、古龙的经纪人。
“我揭开了他的创作秘密,他却赠书予我”
不打不相识
“我们香港人都爱他,我相信华人都很爱他,我们都叫他金大侠。”听闻金庸去世的消息,香港大学文学教授陈岸峰说:“包括我在内的整个香港文学界都非常难过,与查先生相交的愉快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陈岸峰谈到,与金庸的交往颇有“不打不相识”的意味。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陈岸峰说,几乎从小是读着金庸的小说长大,在小学、中学、大学、读研究生时,每个阶段都把金庸的作品读一遍,不过直到给研究生开“香港文学研究”的课程时,我才真正从学术的角度阅读金庸的作品。
陈岸峰先就金庸作品里一些关键的概念,比如侠义、爱情、江湖、历史进行厘清,然后他又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将金庸几部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进行了挖掘:“比如说,我分析《天龙八部》里的段誉、虚竹、萧峰的原型分别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和武松。”
“还有《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和小龙女原型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周伯通的原型是猪八戒。《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实际上是《说岳全传》中的岳飞……”陈岸峰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参悟,把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相似的人物性格、人物经历还有故事情节的对比,“然后将这些解读出了几本书,包括《醍醐灌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思想世界》与《文学考古: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形结构》。”
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揭开金庸文学创作的秘密,但他是个非常宽厚有胸襟,也很慷慨的人。”陈岸峰说,“金庸知道我的作品后,我们还吃了一顿饭。见到他时,笑着说:‘小陈,你也是有独到天分’。”最后金庸还把陈岸峰的一篇“揭秘”之作收纳到自己的一个文集,并将文集赠予给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从“金句”看金庸生死观
1.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
2.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笑傲江湖》
3.幽冥之事,究属渺茫。死虽未必可怕,但凡人莫不有死,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能够多活一天,便多一天罢!——《倚天屠龙记》
4.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倚天屠龙记》
5.兄弟,每个人都要死,我说那谁也躲不了的瘟疫,便是大限到来,人人难逃。——《射雕英雄传》
6.人生在世,去若朝霞。魂归来兮,哀我何悲。——《天龙八部》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