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异质性是由资本拥有者或者企业家的“资本计划”和“资本结构”所决定的。在拉赫曼看来,企业家的真正功能就在于发现最为有利的资本组合,这也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同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之中不断对资本组合做出调整,确定和修改资本组合的布局,也就是所谓的资本计划。因此,资本计划是企业家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时试图采取改善自身处境的一种心理活动或主观行为。
回到本文开始的笑话也许可以更为简明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手机或者个人电脑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计算力都是我们的“资本”,然而“资本”具有“主体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人手中能够产生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计算力,在普通人掌握之下只能用来玩“愤怒的小鸟”游戏消磨时光,在科学家手中却能够用来计算阿波罗登月计划。从这个角度来看,脱离“主体”来谈“资本”及其“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共享经济”的“共享”固然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然而更为基础的知识经济逻辑表明,这种所谓“资源浪费”是无法克服,也并不一定需要被克服。其原因在于个体的异质性是无法消除的,也是不需要被消除的。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种异质性。同样的“物”的“资本”其价值分布取决于相关个人及其知识,因此知识才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真正驱动力。
作为“知识经济”的“共享经济”
以新知识经济逻辑框架来审视“共享经济”,我们有以下四点发现:
第一,共享经济是知识生产部门
共享经济实际上可以整个被视为知识生产部门。这不仅仅是指其应用了信息科学知识,而且指其本身就同时是知识的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依据哈耶克和马克卢普对于知识的重新界定和分析,不仅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具有价值,分散化的个体隐性知识对于社会经济也具有重要价值。通常认为研究教育机构、企业研发部门等才是知识的生产者,如果承认隐性知识也是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那么传统经济学的分析和统计实际上大大低估了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在收集整理个体交易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分散化知识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从新兴“大数据”方法的角度来看,这些巨量的分散化知识本身就具有极大价值,存在转化为系统化知识的潜能。应用大数据方法对于这些分散知识的整理统合获得更为系统化的、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推动科学和技术进步,强化对于分散知识的利用和个体之间的知识协调,从而形成了知识经济时代进步加速的正反馈作用。
由于知识测度的困难、分散知识的隐藏性,共享经济的知识增长被低估。以P2P互联网为例可以间接地看到隐性知识的增长及作用。不确定性是人类必然面临的困难,风险也是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面对的必然现实。通过去中心化、人人参与等创新方式以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P2P金融鲜明地体现了分散知识的作用,可以实现比传统金融企业更为快速灵活的借贷交易,更为充分地利用个体分散资金和分散知识,强化对于风险的控制。共享金融之中隐性知识的利用和增长与社会系统性风险下降具有必然逻辑关联。
第二,共享经济将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共享经济平台,个体分散化的默会知识逐渐变得显性化。共享经济平台一般都包含交易、信任及评价反馈机制,参与共享经济平台的各方不仅需要了解交易价格,而且需要查询交易对象以往的交易数据、评价、信用评级等信息。这就将传统市场交易之中在价格之外的许多个体分散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其从隐性知识逐渐转化为显性知识。
共享经济之中“维基百科”“知乎”“豆瓣”这样的知识交流分享平台不仅仅促成了显性知识的传播,同时由于其开放性,产生和积累了大量非主流的问题、认知和个人体验等,这类知识以往基本被归于隐性知识,很难被正规的教育学习知识系统所接纳,而人类社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乃至于显性知识本身的增长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类隐性知识的作用。更具商业色彩的如大众点评、滴滴快车、淘宝网等也各自提供较为完善的用户反馈、评价、交流系统。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知识交流,也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过程。而淘宝网利用其平台获得的交易信息及其他有关知识,利用大数据对市场需求、客户贷款风险等加以分析,进而衍生出如互联网信贷等新的产品和服务,正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成果体现。
第三,共享经济将个体知识社会资本化
个体隐性知识在共享经济之中被显性化的同时,还存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本化的过程。“社会资本”是社会学家较早提出的一个术语,并且逐渐得到经济学理论的关注,它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社会资本的核心在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这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知识问题。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之中个人交往和信任水平存在着所谓“差序格局”,即人们往往只信任家人、朋友,对其他个体的信任程度随着与自己的熟悉程度下降而递减。这通常意味着社会合作的成本较高,而社会资本较低。如果有机制可以辨识合作破坏者,增强社会整体信任度,则社会福利会提高。
共享经济存在于从物理相邻社区、生活文化小团体到最一般化的所有个人之间交往的不同的域,相互信任是其建立的一个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共享经济创新企业家发展出了种种复杂多样的信任机制,这在将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互信,提高了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