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7日,天水街道“奋战100天誓夺生活垃圾分类百分百”专项行动攻坚战在仓桥、胭脂新村、环北新村社区正式打响,将执法力量融合进社区网格。在两周时间内,领导班子分片包干,机关干部和执法力量下沉支撑,社区工作者全员上阵,党员骨干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高标准、高要求全面推进攻坚。在早晚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开展“签订一份分类承诺,练好一个开袋动作,守牢一个投放阵地,坚定一股必胜信心,培养一种习惯养成”为内容的“五个一”集中攻坚行动,形成“社区主场、书记主战、党员主动、志愿先行”垃圾分类自治模式。攻坚期间,垃圾分类得到了“两代表一委员”们的关心和支持。人大天水联络大组密切关注垃圾分类工作,代表们运用“贴心城管”APP,通过“人大监督”版块积极反映问题建议,监督垃圾分类工作。政协天水活动小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委员们深入社区,实地踏看街道垃圾桶减量和垃圾分类具体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以灯芯巷社区为例,为了让人人知晓,社区对所辖38幢居民楼1570户家庭组织了多轮上门对接,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并实施“787”志愿劝导行动,即每周7天时间,早8点左右和晚7点左右,各安排志愿者进行一个小时的集中劝导,现场开包验收检查,对分类不达标的居民面对面更正,对不理解的居民耐心劝导。而对于受居民商铺和外来垃圾投放影响大的武林路江山弄集中投放点,社区更是延长劝导时间,变“787”为“127”,即一天12个小时,7天不间断进行志愿劝导。
与此同时,天水街道还排出一张垃圾分类“作战图”,融合科室、社区、执法及志愿者力量,全部下沉网格,由街道纪工委组织纪检干部、作风效能监督员定时定点、分组分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责任落实。街道班子成员带头做好示范,在早上7点至9点、晚上6点至8点两个时间段,定时定点担任“桶长”,现场参与“开袋”行动。
灯芯巷社区江山弄1号的“桶长”程明亮说,经过宣传,大部分人也都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都很配合。“但很多人不会分,有人会觉得麻烦,甚至还有个别人抱怨的。但看到我们每次都要帮他们把垃圾从袋子里拿出重新归类,甚至下大雨时志愿者们都坚守岗位,一些居民就会觉得不好意思,渐渐地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靠着“面对面、手把手”的“硬刚”方式,如今,居民分类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一些居民坦言:“每天有人盯牢,年纪这么大还蹲在那儿帮我分拣,面子挂不住,不分难为情。”
共治——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事
走进仓桥社区平安居小区的大门,两处整洁美观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格外亮眼,墙上还贴着生活垃圾分类简化细分表。生活垃圾投放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早上6时30分至8时30分,晚上6时至8时。
“除了这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集中投放点是关闭的。”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在投放时间内,志愿者将专人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每天投放的垃圾由直运下城公司成立的小分队专门负责收运,确保不产生异味。而在投放时间外,投放点的摄像头也会记录一些不文明丢弃的行为。
去年10月底,天水街道全面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设置“每天两次,每次1~2小时”的投放时间。期间,每个投放点还配有一名检查劝导专职志愿者,监督居民破袋投放垃圾。“剩饭剩菜倒进绿桶,垃圾袋丢进黄桶。”当看到居民没有破袋投放,志愿者就会提上这么一嘴。
66岁的党员志愿者朱福兴就是其中之一。傍晚6时多,他正站在垃圾投放点旁,用夹子打开居民们的一个个垃圾袋,确认垃圾分类是否正确。老朱自豪地说,去年6月开始至今,平安居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他的带领下,老伴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为了让更多人主动分类,天水街道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奖励。在一些社区,若在投放时间内正确完成垃圾分类,社区就会为居民计算积分。用积分作为垃圾分类的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纸巾、毛巾、香皂等常用日用品。积分多的还能兑换华为P30手机、新加坡双人5日游等大奖。
归根结底,垃圾分类无论是撤桶并点,还是定时定点,最终能够真正成功,都要依靠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为取得更多居民的支持,天水街道创新提出“1+1”的工作理念,通过以人带户、以户带楼、以楼带网、以网带社的方式,聚沙成塔,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分类,学会分类。
随着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耄耋老人、青年居民也都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100多家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单位的党员、社区在职党员、民兵预备役骨干等也加入进来。环北新村社区武林路458号小区居民张其兴老人在投放垃圾的时候,看到周边条件差,还没有装好洗手池,就和邻居俞大伯一起想办法,利用水桶和水龙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洗手设施放在垃圾投放点。每天,他们都会拎桶水倒在里面,让居民破袋投放后能够方便洗手……
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出理解和配合。有家庭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学习和商讨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