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霞从事食用菌科研40多年、产业科技扶贫33年。育成食用菌新品种19个,在全国推广应用。积极参与国家食用菌产业规划和菌种法规政策的制定,常年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燕山—太行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甘肃省舟曲县、四川省雅江县、西藏自治区亚东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40余个深度贫困县。建立了“首席+团队+县主管干部+技术经济明白人”联合扶贫攻坚模式。为主产县制订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建议、设计技术模式,建立研发基地,送菌种、送技术、做培训,指导食用菌生产,在河北省承德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等地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张 琦
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主要事迹
张琦积极倡导“绿色减贫”理念,首次构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和指标体系”,在绿色减贫理论与科学评估方法上取得创新,被国内外普遍认可和肯定。2011年创立高端智库中国扶贫研究院,直接服务国家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主持课题研究100多项,20多项成果获国务院扶贫办、2项获教育部采纳和批示。2016年以来,主持多省贫困县考核和退出第三方评估,曾担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定点扶贫考核专家组组长,为脱贫攻坚考核制度的制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阿布都沙拉木·牙生
男,维吾尔族,36岁,群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拜什吐普村村民。
主要事迹
勤学善思敢试,青年农民变身发明家。初中毕业的阿布都沙拉木·牙生参加新疆畜科院“访惠聚”工作队的科技兴趣小组,发明了“瓜开沟平地覆膜一体机”, 已销往全国各地163台,获利近50万元。此后不断创新,以科技助力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开设工厂培养工人,指导农机服务。创造近200个就业岗位,带领村民脱贫增收。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年轻人成为创业能手。他积极参加扶智扶志活动,激发更多年轻人学习科技和创业就业热情,亲自授课,带动1000多个劳动力就业。先后获得“新疆喀什地区农村致富带头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荣誉。
陈灿平
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西南民族大学挂职干部)。
主要事迹
西南民族大学扶贫干部陈灿平博士,2018年在长沙主持建成全国第一个县域经济离岸孵化器——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聚才引智,使安化黑茶线上销售额扩大到3.3亿元以上。2019年负责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扶贫支柱产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躬身入局,开辟了信息化扶贫助农新路径。疫情发生后,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1500万元,帮助近千人脱贫,带动本地扶贫助农产品网络销售超过1.8亿元,引领全国基层干部直播带货潮流,为全国多个产茶县提供了信息化扶贫助农“安化模式”。
孟守东
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安徽省扶贫办产业指导处处长。
主要事迹
为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扶贫效果,孟守东深入省内外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了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对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一家一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对自主发展能力弱和条件欠缺的贫困户,通过合伙、合作、合营方式,贷款后“抱团发展”,聚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贷得到”到“贷得准”“用得好”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7.5亿元,“贷”动了89.4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侯桂森
男,汉族,65岁,群众,河北省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
主要事迹
2015年9月,侯桂森受聘成为河北省阜平县食用菌发展专家组组长、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长。致力于科技扶贫30余年,探索出一条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新路径。常年扎根太行山区,把100多项新科技、新成果引入阜平县,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创立发展新模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发展至今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140个行政村(全县有209个行政村),建起菌棒基地6个、高标准产业园98个、出菇棚室4610栋,年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万棒,年产鲜品菇耳5.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群众增收2.55亿元。
娄可伟
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县委副书记(中国工商银行挂职干部)。
主要事迹
2016年被中国工商银行委派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他矢志创新,用心血和汗水深耕每个扶贫扶志项目,以精准减贫带贫助推南江县2019年4月顺利脱贫摘帽。他探索创新的“借羊还羊”产业扶贫模式被评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吸引社会各界投资3000万元,设立基金支持推广,带动40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他探索实施的“驻村工作队工作法”,深度破解金融扶贫好政策难落地问题,协调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6.5亿元,惠及群众66万人;他示范推行“乡村道德银行”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并被列入《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一书。他被评为“全国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他的务实创新得到社会各界点赞,更得到当地干部群众广泛赞扬。
姚佩君
女,汉族,50岁,民盟盟员,海南正和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