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2019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达9881亿,5G、云计算等推动与内容的深度融合(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23
摘要:管理部门层面,围绕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引,更加突出数字出版产品的导向引领作用,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引领产业实现新形势下的

管理部门层面,围绕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引,更加突出数字出版产品的导向引领作用,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引领产业实现新形势下的新突破。在企业层面,各出版单位要提早做好战略部署。充分总结“十三五”时期的经验,认真梳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与短板,把握文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在不断审视研判中明晰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立足全局和整体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制定阶段性目标以及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健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

(二)持续推进融合发展,深耕品牌做强做优

现阶段,传统出版业务和新兴业务之间的融合壁垒尚未完全破除,部分出版融合产品仍普遍存在呈现形式和服务体验较为单一、渠道狭窄、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传统出版单位的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较,影响力仍然较小,一些融合的商业模式、发展路径、手段方法还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一是要持续深耕内容,最大程度发挥内容资源效用,突出价值引领和内容品质,打造融合出版精品内容和优质品牌。二是要洞察互联网特性,提升对新市场、新业态、新领域的感知力、认知力和适应力,加强对产业形态、服务方式、产品呈现形式的认识与研究,提高产品的消费引导力与需求适配性。三是要提高对新技术手段、新渠道媒介的把控力,不断激发科技进步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的新增量、新动能。四是要加强多维度的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和品牌的特色强化,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一体化的多维度场景的品牌营销矩阵,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同时,进一步提升版权运营能力,围绕IP的多元开发,拓展品牌触达的场景,提升优势内容和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出版融合成果在不同领域的覆盖面和市场效益。

(三)树立典型带动引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一批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势资源,逐步探索出清晰的发展路径,在出精品、创模式、树品牌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这些出版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引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教育、专业、大众、图书、报纸、期刊等重点领域,按照“同类可比、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突破性的出版融合示范单位。二是在网络文学、数字阅读、动漫游戏、数字教育、知识服务等领域的新兴出版企业中,遴选出一批在价值引领、精品生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双效俱佳、手段模式领先、发展前景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示范单位,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三是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实验室建设效能。四是强化基地(园区)聚集辐射效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园区)的规划、指导、监督、评估、考核和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在产业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中的先试、先行、先导作用,强化基地(园区)的孵化器和放大器功能。

(四)加快新型业务布局,满足新兴市场需求

新兴的文化业态和文化场域的重塑,催生了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由此对出版业的供给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出版单位要持续巩固内容优势,着力提升质量,在打造精品和优质品牌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市场的用户消费需求分析和市场研判,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一是开展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重点把握疫情前后用户的需求变化。二是加强对文化新领域、新业态、新市场的研究,把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蓝海文化市场,开拓业务布局。特别是要加快后疫情时代和5G环境下新服务场景的拓展,培育新增长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三是灵活运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工具,提升智能流程管理、舆情监测能力,做好用户画像,提升内容和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四是适应融合发展产业形势和需求多样化趋势,加快跨界融合,促进出版服务链条延展和生态的整合重塑。

(五)加快出版流程再造,推进生产运营一体融合

在融合发展的形势下,要求出版与发行环节融为一体,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需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渠道和联动机制,构建出版业的出版发行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版线下供需链断裂,搭建线上供需平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建设出版发行大数据体系化的中枢系统,搭建出版发行大数据平台,将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实体书店、电商平台等各方串联起来,汇聚出版发行大数据信息,构建出版供需生态闭环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将编、印、发等各环节的数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一是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让作为供给链的出版企业在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上更加精准到位;二是能够帮助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及时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和新的营销增长点;三是帮助出版单位提升出版产品生命周期,提高出版效率,提升出版发行行业的经营盈利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此次抗击疫情表明了加强出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的必要性。一是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统筹和组织管理,主管部门应建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对全行业应急组织进行统筹、部署和指导。出版单位也需建立分工明确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职能部门,明确权责分工,建立自上而下、各部门各环节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二是制定应急出版制度和流程,加强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三是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应急事件进行分类分级,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四是提高数字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加强应急出版数字资源日常储备,提高应急出版产品的策划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搭建统一的公益性的应急出版知识服务平台,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相关文献集成及多种形态类型的内容资源。六是精准把握特殊时期社会大众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需求,让出版产品和服务在特殊情境、特殊时期,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提供有专业性、创新性、吸引力、感染力的数字内容文化产品。

(七)满足海外受众需求,提升走出去能力

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内循环”,促进国际版权贸易稳定增长融入“外循环”,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更好流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重点打造一批电子图书、数据库、有声读物、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等产品形态的优秀数字出版走出去项目。二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海外传播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并购重组和开展国际战略合作,持续开拓海外新市场。三是加强海外市场研究,着力推动体现文化特色、海外读者用户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产品形态。四是创新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方式和手段,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优质内容IP以多种版权形态向海外输出,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五是进一步加速推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本地化”进程,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投资海外企业等方式,深度融入海外市场。

四、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趋势分析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具体到未来一年,我们有望看到数字出版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新规划部署为产业发展指引新方向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