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住房商品化趋势逐步形成。挥别了福利分房,引入了商品房,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住有所居,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北京开始探索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菊儿胡同一期、小后仓、东南园、郭庄北里相继拉开旧城危房区改造的序幕;首批康居住宅——朝阳甘露园小区,一下子解决了4200户住房困难家庭。
●1994年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转折点。那年政府设立公积金制度。
●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中国全速进入商品房时代。得益于1998年的“经适房”新政,天通苑、回龙观、建东苑成了最火的楼盘。这种面积适中、价格便宜的房子一度备受青睐,特别是一些家底儿薄的基层职工家庭。从1998年到2006年,北京市一共批准了5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19.2万户家庭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
●2001年,住房保障由买变租的探索开始在北京落地,首批“廉租房”正式面向困难家庭配租。第二年,广渠门北里作为北京首个廉租房项目开工。与此类似的公租房,则覆盖了更广大的低收入群体,直到2014年廉租房、公租房并轨。
●2014年,本市正式推出面向中端家庭的自住型商品房。自住房的价格原则上是同等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的七折,因此这种“七折房”成为一大批刚刚投身工作的上班族首选。
●2017年,在总结此前种种政策房、保障房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又将自住房“升级”为共有产权房,申请的门槛更高,分配面向京籍和非京籍,后期管理的规则更细,从而真正抑制投机、保障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