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數據開放共享力度,推動教育數據標准化建設,發揮大數據驅動教育改革創新的巨大潛力。一是大力推動教育數據開放共享,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依規發布基礎性教育數據,建立國家教育數據開放平台,優先向教育科研機構共享教育信息和統計數據,引導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科技企業等主動開放數據。二是加快建立教育數據標准體系,引導教育機構、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等多方主體參與,共同編制教育教學各領域的細化數據標准,包括指標口徑、分類目錄、數據質量、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標准,促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深化應用。優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標准互認協議,提升中國在教育數據標准體系中的話語權。三是高度重視隱私保護和算法倫理,建立教育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控機制,採用數據隔離、數據加密、行為審計、第三方認証等方式保障教育數據安全,提高教育算法透明度,切實保障師生知情權,避免出現算法偏見和算法歧視。四是加快教育數據的法規制度建設,界定師生信息採集應用的范圍和方式,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對數據泄露、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
推進教育服務供給社會化,大力支持學校購買教育服務,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高質量教育需求。一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將先進教育理念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學習支持服務和智能教育平台,通過互聯網提供特色教育服務,依托社會機構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和體驗式學習基地,推動校內外的教育場景互聯,構建全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二是積極培育教育服務新業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以市場化手段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根據未來教育發展態勢更新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進一步放開教育服務市場准入,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教育服務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社會信譽、自主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教育機構。三是支持學校購買教育服務,全面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設立專項經費,完善制度體系,規范採購流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學校購買教育服務的有效模式,積極推進第三方評價,加強學校購買教育服務的績效管理。四是完善監管機制,建立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評價標准,健全准入、退出和動態管理機制,加大對師資、課程、教學、資源、平台等方面的審核力度,堅決打擊損害師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完善終身教育制度體系,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和學習成果認証制度,構建各級各類教育銜接溝通的“立交橋”。一是加快完善終身教育法規,推進《終身教育法》起草以及《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修訂,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健全終身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跨部門協同機制和支持激勵機制,為構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進國家資歷框架建設,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溝通銜接,研制各類學習成果認証標准、轉換路徑和實施辦法,推廣普及個人學分銀行賬戶,率先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相互之間的學分互認,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學分銀行中的創新應用,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化和個性化服務。
創新教師培養計劃,推動教師資格認証的社會化,打造一支面向未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一是完善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增加智能教育、在線教學、跨學科教學等方面的課程比重,與互聯網企業聯合建立師訓基地,加強新技術條件下人機協同、雙師課堂、多師協同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培養。二是引導師范院校形成差異化的教師培養方案,主動對接社會分工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加強全科教師、STEM教師、“雙師型”教師培養,探索開展學情分析師、教學設計師、學習指導師、情感引導師等新型教師培養。三是推動師資認証社會化,暢通高新科技、傳統文化、藝術創意等專業人才從事教育工作的渠道,成立第三方教師資格認証機構,健全教師資格認証的監管機制,把好教師入口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