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卡罗琳·儒诺,17岁,是法国来的高中生。她喜欢天津人,“开朗、乐观、慷慨”,说在天津的日子“是生平最快乐的时光”。远在法国的妈妈很担心,她安慰道:“妈,天津有海鲜,还有家乐福超市,我甚至能买到法国的奶酪。”
卡罗琳第一次听说“中国”是在初中。“有人对我说,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那时我就想,如果我能跟这么多人说话,该多么了不起啊!”
当时也只是想想而已。可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她的家乡普瓦提埃——法国中部一个“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的小城,先是有了中餐馆,后来中国货越来越多,再后来,网络、媒体上的中国信息简直“铺天盖地”,让她感觉千里之外的中国仿佛就在身边。
最令卡罗琳惊喜的是,学校高中竟开设了中文课!丈夫是中国人的梅莱·杨老师教了她3年中文。卡罗琳觉得,汉字不仅“如画一般美丽”,而且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比如‘爱’,在繁体中,它包含了人的心灵和友谊,完整地体现了其中含义。”
从天津回来,卡罗琳进入拉罗谢尔大学,成为一名中文系学生。拉罗谢尔也是一座小城,却有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去年10月,大学成立孔子学院,加入了全球80多个国家、200多所孔子学院的行列。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交流,只是整个世界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一部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信息、网络,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不仅距离近了,心也近了。
对于卡罗琳来说,这个时代赋予她的惊喜远未结束。今年夏天,她来到湖南参加“汉语桥”比赛,结识了现在的男友、丹麦小伙马蒂亚斯·拉森。拉森给自己取了一个很酷的中国名字——红星。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个世界怎么突然变小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居然在中国相遇相知。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时代。”(执笔记者唐昀、田帆;参与记者刘芳、陈怡、刘畅、岳连国、李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