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刘裘蒂:空降美国的中国小留学生如何“寻岸”?(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24
摘要:《寻岸》的主角显然是我们所谓的“富二代”,因此影片里对于他们的家境和父母背景着墨很多,甚至于超过对于中国学校紧张压力的刻画。我问王淼小留学生中有没有父母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美国的传统类型?她是否想借此

  《寻岸》的主角显然是我们所谓的“富二代”,因此影片里对于他们的家境和父母背景着墨很多,甚至于超过对于中国学校紧张压力的刻画。我问王淼小留学生中有没有父母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美国的传统类型?她是否想借此描绘出属于中国中上层社会的现象?


  “当我研究小留学生的主题,在询问招生人员时,我了解到,由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到这里时没有父母陪伴,也就是所谓的‘降落伞学生’, 他们无法在公立学校就读。大多数美国寄宿学校都有昂贵的价格标签,通常每年学费和住宿费超过4万到5万美元。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是个经济负担,所以你可以想象,这对收入微薄的中国家庭更加困难。申请美国的学院或大学时,有奖学金和经济援助,但是上高中几乎不存在类似机制。自从我上一部电影关注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的生活之后,我很想转向一个非常不同的阶层,也就是中上阶级。”


  《寻岸》里的主人翁虽然并不完美,但是没有一般媒体里对小留学生的塑像来得极端或负面。我问王淼为什么选择朱心怡和何俊儒?他们两个好像不算是极端的例子,没有特别负面的特征,也没有强烈适应不良的情况。为什么不选片子里山西来的那个阔少爷洛克(音译)?


  美国媒体有许多关于中国留学生飙车、吸毒、狂购奢侈品的报道。选择这两个角色有没有出于特别的考虑,比方说隐私?他们能够代表其他小留学生的素质和心境吗?还是想要纠正媒体对小留学生的负面刻板印象?


  “我喜欢选择代表当代中国的角色,而不一定是极端和煽情的案例。作为一个在两种文化中长大的人来说,我有责任感为两个文化搭建桥梁。关于煤老板儿子和赛车手故事的确有很多,比如来自山西的洛克。我不认为这代表了来到国外留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我也认为这些青少年其中可能有些会任性行事,但他们仍然经常听取父母的意见,到了某种程度便会自我克制。我想你可以看到朱心怡的一面:她不缺男朋友或Jimmy Choo高跟鞋,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听取了父母的看法。”


  对于王淼来说,朱心怡和何俊儒的经历代表了当今中国社会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朱心怡打破了西方人对“安静的中国女孩”的刻板印象;而尽管何俊儒看起来像一个普通内向、爱好游戏的中国男孩儿,他的思考力显现了他的潜力。“对我来说,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来追踪他们的生活,因此从我选择拍摄的角色中找到一些人性元素和关联性对我非常重要。”


  影片中朱心怡的父母希望她以后可以继承家里的制造业生意,但是她却希望成为一名老师。性格外向的她,自认英语虽然不好,但是比英语好的人还有人缘。帅气的男生和音乐剧般的高中生活编织成她的美国梦。加上赴美之前,她的父母离异,上海的花园大洋房沦为一空,她更一头栽进了新的社交生活。美国给了朱心怡在中国没有的自由:轮班的男朋友、当拉拉队员、上真人秀跳性感的舞蹈 . . . .


  而何俊儒偏向内省,爱好音乐与哲学,比同龄少年成熟。他寻求的是鼓励批判性思维的西方式学校教育。他在缅因玩游戏的娱乐间里,挂着性感洋妞儿的海报,但是他的家教一直敦促他保持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缅因州学习的一次课堂上,他搜索了关于中国学生运动的资料,看到了中国历史里新的层面,同时也质疑西方报道的公正性。


  开始的时候外向的朱心怡似乎对于留在美国的社会很坦然,而内省的何俊儒虽然并没有下定论,但他表达了很多“回归祖国”的想法。拍摄纪录片的“纪实”过程不能照着“剧本”走,也不能全部控制剧情和结局的演变,王淼认为“拍摄一部纪录片,你只能开始有一个想法和角色设定,但你永远无法预测他们的生活如何转向。我喜欢朱心怡和何俊儒的个性,我被他们不同的家庭所吸引,我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但我并没有意料到朱心怡变得更想回国,或是何俊儒对美国文化的开放接受。我也没有预料到这些学生会与未来可能回到中国的同学建立一个广大的人脉网络。”


  或许正是这种“未知”吸引了王淼:“我经常想到制作剧情片,但我想我更喜欢纪录片制作的过程。我喜欢了解并观察真实的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我喜欢这个发现过程,以及纪录片制作带来的疯狂未知。”


  在高尔夫练习场跟他父亲的一段交谈中,何俊儒表示作为女孩子他的妹妹应该比较晚点出国,不然会失去中国的传统特质。我认为这跟他自己在前面讲的逻辑有点不符合,因为他认为女孩子比较早熟;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女孩子不是应该比男孩子更早点出国吗?何俊儒承认他认为女孩子还是应该“传统一点”。


  我也很好奇是否中国女性可能相对更欣赏美国的自由、更可能选择留在国外可以逃离“父权社会”的包袱?


  王淼的诠释是:“我很能认同何俊儒,因为他来自一个强调很多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家庭。他的父母谈到他是如何成为整个家庭的希望。他父亲和我谈过的一些谈话让我想起了我父亲曾经和我的谈话。我实际上可以理解他的逻辑,即使我不同意他的结论。我想他的想法是,如果女孩会早一点成熟,并且很容易适应美国文化,她们可能会变成像朱心怡这样的人 -- 与许多男孩调情和约会。在何俊儒的想法中,这与更传统的中国价值观中所强调的端庄和谦逊的女性形象相矛盾。我11岁的侄子看了《寻岸》好多次,他认为何俊儒是性别歧视者。即使我再怎么认同何俊儒和他的父亲,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同意我的侄子的观点。”


  尽管《寻岸》似乎对于小留学生现象不置可否,但是镜头里出现的他们,似乎视野拓宽了,也学到了包容性。我问王淼是否认为这一代“国际化”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帮助中国社会的变革?


  “这是我从一开始就着迷的一件事:这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在年轻和性格可塑性强的时期来到了美国。我绝对相信更广阔视野、全球视角和包容性思维对于社会的力量。我相信这些特质不仅会给个人,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进步。”


  《寻岸》里的中国学生,虽然与美国和外国同学有不少往来,偶尔也教他们几句汉语,但是他们在中国餐厅的聚餐,几乎是电影里重复的场景。这些纯中国同学的聚会,让我想起很多报道和自己同事中的“空降”留学生:尽管在吸收力、可塑性和同化力最强的年纪来到异国,许多小留学生并不能够融进美国的社会,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美国文化精髓。我问王淼是否觉得微信变成封闭他们的“虚拟唐人街”?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