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想法,不少人嗤之以鼻。一个节目需不需要承载如此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见仁见智。2005年的选秀节目,强行被知识界和媒体“政治化”后,随着粉丝文化不断以可见的方式实现对大众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的突围,选秀节目成为一种偏离,意义缩减,“去神圣化”。此后,青年文化内部的部落化,异质性发展以及近乎相互隔离的状态,让视频网站接手偶像养成节目的制作,显得更具象,也更为戏剧性。这些媒体弄潮儿,强调形式或模式上的差别,只是为了凸显同选秀时代的“断裂”。这些扬着新模式的节目的叙述、运营逻辑和若隐若现的自主化发展,让舞台上只剩下一个主角,青年/产消者/个体,以及唯一的后台导演,资本主导的民营互联网企业。
《创造101》以超高热度收官,11位选手组成“火箭少女”出道
真人秀节目不一定会导向鲍德里亚所说的“一个新的诲淫、诱惑、眩晕、同步、透明和过分暴露的时代”,当且仅当它是观察式的和现实主义的。每次看《老大哥》或者欧美律政剧时,发觉它们总能迅速精准地切入社会肌理,相比之下,国内制作人依然持守于青春偶像剧的制作,显得狭隘而超现实主义。歌德在《浮士德》里写下过这么一句话,“有为者巍然看定四周,这世界对他几曾沉默。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这或许是对参加这个节目奋不顾身的选手,对制作这个节目义无反顾的电视人,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