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焱感慨,“在政府无处不在的环境下,一个中国企业家要成功,不仅仅需要商业智慧,而且需要应对政策与制度的智慧,怎么样在盘根错节的制度条件下,去打擦边球,利用政策的空间,成长起来。就算互联网企业、新兴企业家,大到一定程度,也不可避免(面临这个问题)。”
李舸1978年出生,创办了豆捞舫和马良传播两家服务型企业,他不断磨砺自己在产品、经营层面的功力,但他现在觉得自己除了关注经营,还缺点什么,缺生存智慧、缺对包括政治在内的更复杂、宏观命题的把握。“我现在是没涉及到跟政府打交道,真正涉及到的时候你认为我会判断清楚吗,我不觉得。”“你看阿里巴巴、腾讯长到现在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李书福去购买沃尔沃,背后是什么?地方政府有不少支持。这是什么概念啊?台上的企业家成天教那些年轻人教的是什么?自主、独立、阳光—但他们自己在干嘛?出路是什么?!”
李舸相信市场,但他对规则背后的政治有隐约的敬畏。他担心自己有天会遭遇未知的非市场风险。他迫切想从柳传志们身上学到点什么。“我想知道他们当初,比如他亏钱时咋亏的、倒霉到底是怎么倒霉,是得罪哪一些人了。现在我看到的他们简直是完美的,但怎么可能是完美的?我想知道这些人犯了哪些错误,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
“但是他们在媒体上不会说这些,我学不到的,他们现在说的那些会给我们带来误导,让我们以为成功就是那些,就是要很透明。”
“我没法让自己有一个(脱离社会现实的)完全独立的价值观,我还是希望安全为先,然后企业做得长久、赚大钱。”
阎焱说:“作为政府真的应该反省一下,怎么能够把中国这些最优秀的人才长期留下来,而且让他们对中国未来真的有信心。现在中国虚假的东西、皇帝的新衣太多,大家都在一起说假话,在中国做到企业家精英级的人物,很多都具有人格的双重性甚至多重性,在人前阳光、慷慨激昂,但私下里、内心都是不放心、不信任,有很多阴暗面。”
“你认为黄光裕为什么要费尽财力去编织一个权力关系网?为什么要这么做?”采访中,欧神诺陶瓷的鲍杰军向我们发问,“他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他没有受伤害的风险,他为什么非要花上亿元去编这个?这其实对他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因为鲍杰军刚出版的《现代企业逻辑—基于企业家需求的角度》与他相识。鲍先生既是白手创业的企业家,在理论层面对中国企业与企业家逻辑也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现在中国企业家跟国外企业家比有什么难?难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不确定性,灰色地带比较多,从市场到税务,种种不规范不确定,不保护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很大。邓小平一开始讲'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一种最大的不确定性,当然反过来这也是一个机会,因为乱世出英雄嘛,只要有不确定性在你就有机会。但当你想把企业做得更规范、稳定,或者规模更大时,你需要稳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就像从打江山到坐江山对革命党和执政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鲍杰军说。
“所以这一代中国企业家既是这种不确定性的获利者同时也是牺牲者?”记者问。
“对,也是一个受害者。”
但这个时代好像还轮不着企业家成为最需被理解的人、最能够被理解的人。中国企业家的逻辑基本上还是一个小众逻辑,就算这些年来他们以财富拥有、价值创造而为普通公众知晓、欣羡甚至效仿,但大量知晓、欣羡与效仿他们的人对企业家内在的尴尬与窘境,所知其实有限。鲍杰军在出版了他那本以企业家视角审视企业发展逻辑的书后,他70多岁的父亲写信给他,很生气地反对他全书的立论,认为他是在为资本家说话,“你作为企业家应该更多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写一本为劳动者说话的书。”
去魅化与“本位”诉求
“企业家的价值有点被高估了。”证大的戴志康“玩”资本,但对资本惟利是图的倾向始终保持某种批判能力,“有些所谓的改革家和企业家们,太自以为是了,以为改革开放30年是我们这些人干出来的,真正干的是劳动人民,是几亿农民工!这一点连美国人都看出来了。”
“英雄”情结、“帝王”倾向,在那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台上台下的表现中并不鲜见。
“中国企业家很多都是喜欢我说了算,因为我是这个企业的founder。”阎焱说,“我觉得可能不光是中国,全球企业的创始人所在年代都是个人英雄的年代,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马克斯·韦伯说过,权力的基础有几个:要么传统、要么个人魅力、要么制度,等等,创始人一般都是个人魅力极强的人。”
曾经在牟其中南德集团工作过的王功权,至今仍对老牟浓厚的个人魅力与权威感记忆深刻,也谈到牟其中是一个急于用企业来改变社会的人,“把一些企业行为政治化,让人感觉他好像不单在做一个企业,还有一些其它目的。”
“但从我们现在投资的角度,我并不是特别在意你是不是一个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领袖,我们更在意的你是不是人品好、是不是不把公司钱当自己钱、是不是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工作。”投资者阎焱对企业家特质要求的转变,跟VC/PE所投行业的转变有关系。“如果一个生产型企业,你可能只要一个君王就够了,但如果你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服务企业,你就要看你是不是有一种机制让所有有创意、有贡献的人,都能得到回报,这个成了比企业家个人魅力更重要的事。”
不止因为行业变化,随着新创业者教育与成长背景、阅历视野,以及社会公众预期的变迁,更多的新兴企业家乐得让自己走下“神坛”。他们不愿给自己披上“英雄”外衣,反而愿意享受“平民”式富人的生活。
季琦说:“我的生活跟平民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地方。我的车不是奔驰宝马;我住的房子是公寓房不是别墅;我是坐头等舱,但是是为了出行效率更高,比如赶早班飞机能有更多时间休息,再说现在头等舱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东西。”事实上,季琦坐头等舱需要他个人掏比经济舱多出来的钱。“公司为我提供头等舱不过分,但我觉得我一个做经济型酒店的董事长,不应该这么做。”据他说,在汉庭,任何人要坐头等舱都需CEO特批。
季琦在新浪开有博客,更新频率还挺高,写的内容从商业到社会都有关心。但他同时又强调企业和企业家的独善其身。“我的博客可能也就几千人看,如果这些人能够改变想法我觉得就可以了,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我觉得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把自己事情做好是我们企业家应该做的,如果过多去指点江山可能效果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