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广告投放、投资机构的收兵使得在线大班课企业缺少了很大比例的资金来源,意味着在财务模型不健康的情况下,其后续的教研、教学、服务、技术投入都很难再持续展开,倒逼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和产品,修炼内功。
缺少流量来源也倒逼在线大班课企业重新重视转介绍及回归线下找寻流量。但问题在于,转介绍带来的流量规模有限,无法支撑企业庞大的用户量需求。与此同时,转介绍本应作为用户认为产品好而介绍的自发性行为,但却被机构当做一种返现获利的营销手段。在政策整改企业重视后端后这一现象也会得到缓解。
然而整改的范围远不止于此,政策中的每一项条款都直击在线教育现阶段的弊病。例如,其中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形式布置作业这一条使得在线大班课选手不得不正视教学效果的问题。
在线教育难出效果是一直以来的顽疾,现阶段大班课选手普遍采用辅导老师的形式来解决这一痛点。不得留作业后意味着辅导老师职能的空白,机构无法完成教学闭环。销售及辅导的工作都无法展开,意味着辅导老师的岗位未来或会有所缩减。
在线教育将回归长周期本质,未来行业或从培优转向补差
如果说广告投放主要作用于大班课选手,那政策中的另一重锤 —— 对预收费的规范则对全赛道都会产生影响。政策指出机构需要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预付资金管理,建议一次性收取不超过 60 课时或 3 个月的费用。
目前,在线教育收费方式各成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整体来看,收费规则规范后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课程节奏调整后用户学习行为数据的反馈频率加快,可以指导产品更快地迭代;二是教育本身就具有长周期学习、实际效果反馈滞后的属性,部分家长在三个月后看不到效果可能就不会再选择续报。
“教育本身就需要企业踏踏实实做长周期的事,在线教育目前资本和金融的属性太高。未来在政策规范下,在线教育会逐步回归教育本质,过程中对每个选手来说都很煎熬,但是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追求产品和质量本身的优质企业。”刘晶表示。
一方面,预收费和价格监管下,相较而言以高客单价、随时开班收费为特征的在线 1 对 1 模式整改空间较大。同时,过去为了压缩占比最大的教师成本,大多数 1 对 1 机构选择采用兼职老师,但兼职老师的教学质量和稳定性都无法把控,而政策关于在线教师资格证的规范出台后, 1 对 1 的教学质量问题也会得到改善。在师资质量、合格教师数量和产品价格都被限制的情况下,本就受限于业态较难做大的 1 对 1 行业或会更加倾向小而美的精细化运营模式,降低自身暴雷风险。
另一方面,目前在线少儿英语机构班型集中在 1 对 1 及小班,而在线的一大优势即打破地域制约,国内儿童可直接跟随外教练习口语。而政策中也明确提出了对聘用外籍人员的相关要求及需公示其教师资质等信息。这表示,未来少儿英语行业对外教资质的审查和经验培养将更加严格。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再看小班,小班中启蒙素质教育赛道是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与之最相关的政策即是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条款,包括网课内容、信息流推送、平台页面周边生态、平台巡查机制等监管条例。后续伴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低幼阶段的大语文、数理思维、素质英语这类学科教育「擦边」的选手都可能会被划入待规范的序列。
同时,对于涉及 3-18 岁全年龄段业务的在线 K12 头部选手来说,对启蒙赛道的相关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其低幼板块的引流业务,使得自有私域流量池入口用户年龄段后延,缩减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促使企业专注打造自己的王牌产品;行业讨论较热的另一个话题是 3-6 岁阶段儿童未来是否适合长时间在线学习,假设这一政策细则落地,那么对以低幼启蒙段为主的 AI 互动课选手来说则会是一次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线教育行业一个通病在于机构超前、超标、超纲教学,违背了儿童学习和发展认知规律。因此监管政策严管此类行为,并明确提出坚决禁止应试及与招生入学考试挂钩的行为。有行业资深人士对多鲸表示:“培训行业大多选手的产品设计逻辑在于培优,而禁止超前超纲教学后意味着机构要逐渐从培优的模式转变为补差,作为公立校教学的补充性产品。”
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对于以补差为主的 1 对 1 业务而言更有规范优势,而对于以培优为主的大班和小班选手来说则需要对整个业务体系、产品逻辑进行迭代和改进。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处在头部的大班课选手会被其他选手赶超。“理论上来说做培优较难,补差较易。所以目前做培优的选手完全有能力转型为补差业务。”该资深人士表示,同时补差需要大量的普通老师,所以未来在市场师资薪酬调控下,部分优质的师资可能会溢出另谋出路,例如投入到高端家教 1 对 1 的序列。
再来看,补差针对的是后进生,优等生很少需要补习。未来培优的现象被抑制住后,这部分被释放的学生需求会转向素质教育,所以可能会迎来一波素质教育发展高峰。
整体来看,今年大力度的政策监管及规范措施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整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有利于行业规范和良性发展,让教育真正从商业化属性逐渐转变为普惠化的社会行为。但总体来看,只要中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培训的需求就会一直存在,目前赛道上的选手们需要做的是正视教育本质,努力改进自身,让产品符合政策规范及孩子未来的发展。
与公立校互补型产品成机会点,行业终将回归全人教育
在整改的浪潮下,现阶段有几类在线教育产品符合国家整改的方向和要求,因此这几类产品或会伴随着政策的落地蓬勃发展。
一是纯素质教育产品,主要涉及艺术类及课后三点半进校产品。例如在线美术、钢琴陪练、少儿编程等。这类产品可以补充公立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孩子全面的素养提升。
二是教育科技。目前整体来看,公立校内的教育科技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科创类企业及辅助公立校的在线技术平台类企业的发展可以与公立校形成有效配合,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技术水平。
三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例如在线付费自习室、在线绘本等模式,可作为孩子公立校之外延展性学习的选择之一。
四是出海业务。在国内 K12 行业整改期间,海外在线汉语学习、甚至日韩地区的英语培训需求业务或会崛起;同时,出海业务更利好于没有「本土化」限制的素质教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