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写在保险合同上的条款,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障期间内都必须履行,按照约定的现金价值表或利率复利滚存,因为这属于公司欠投保人的钱,受合同法和保险法的保护。
九几年国内的存款利率一度超过两位数,当时有些保险公司出的终身储蓄型产品在合同里约定的利益是按照8%的利率计算的。保险合同的利率都是复利计息,60年的时间周期,按8%的复利收益有多么恐怖可以想像(1.08^60-1,是之前投入本金的100倍)当时买的人都赚大了,而保险公司却背上沉重的历史债务。但自己写的合同,跪着也要履行,只能靠后续其他的产品挽回损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复“吐血”了解这个产品的详细利益。
保险法还规定,这类保险公司不允许解散,万一破产,也必须把名下的所有长期保单和责任准备金转交给其他公司。
什么是责任准备金?就是保险公司每收到一份保费都要拿出一部分,存起来放着不能动,用于未来的赔付。
此外,还有很多再保险公司给保险公司分摊风险,以及中国千亿规模的保险保障基金,用来给万一破产的保险公司兜底,将其国有化。
所以"保险公司破产了没法赔钱"这种问题就不用太操心了,
“我们大公司的保险才靠谱”这种话也不要轻易信。
什么样的保险更“好”?
和其他产品不同,保险除了一纸合同没有实体,就是一份承诺。
保证在发生约定的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照条款的约定承担经济责任。
那么,对于赔付的条件约定越宽松、限制越少,同样的保额需要交的保费越便宜,这个产品就越好。
保险公司越大,收的保费越多,就有越多的钱去打广告做宣传,从而收上来更多的保费。
但保险公司赚不赚钱,跟他的产品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
最后理赔还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不必迷信品牌和知名保险公司的宣传。
两条原则:
1、看合同条款有没有坑
2、同等类型、责任、同样保额,价格越低越好
买给孩子
注意是否包含以下少儿高发重疾:
严重川崎病、严重手足口、成骨不全症第三型、严重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严重脊髓灰质炎等。
注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语言能力丧失三项重疾的约定,
有些保险公司会约定在3岁前不予理赔。
买给成人
注意三种老年病的重疾约定,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
严重帕金森,严重阿尔兹海默病,严重运动神经元病,
有些保险公司会约定在70岁后不予理赔。
免责条款不能忽略
带有寿险责任的重疾险都有相对应的免责条款,除外一些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极端情况。
但有些产品的寿险和重疾险责任共用了免责条款,存在着很大的理赔隐患。
放张图举个例子(某大型保险公司的新产品,免责条款还是老样子):
注意第十条:
也就是说,如果因为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原因身故,保险公司就可以既不给付身故保险金,也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是不是很坑??
等待期出险
为了防止有人带病投保,保险公司会设立一个等待期,
一般为90天或180天,有些奇葩的产品需要等一年。
这期间如果确诊了合同中定义的疾病,保险公司一般会解除合同,退还保费,投保人自求多福。
如果是多次赔付的产品,有些不会终止合同,而是终止该组重疾的责任,合同继续生效,具体看保险公司定义。
那么如果等待期内只是出现了相关的症状,比如咳嗽,而等待期后才确诊为肺癌,保险公司会不会赔呢?
这就要看合同里对等待期内“发病”的相关定义了:
这里因为没有规范定义,各家公司的产品怎样写的都有,时间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就是对赔付的限制越宽松,产品条款越良心。
05重疾险有哪些类型?该如何选择?
按保障期限划分
本文不考虑一年期的重疾险,所以分为如图两大类
要怎么选?八个字:
因人而异,动态配置
风险的核心就是“不确定”,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发生风险,不确定风险带来损失的大小。
所以从保障的全面性来看,肯定是终身的比定期的好。
但保障期间越长,保险公司的风险越大,对应就会收取更高的保费。
假如预算十分有限,有需要较高的保额来覆盖风险缺口,就需要牺牲保障期间,选择定期重疾险。
等手头经济宽裕,年龄和健康状况也允许的时候,再配置终身型的。
但要提醒3点:
1. 定期保险基本都有限额,免体检额度一般只有50万,需要比较高的保额时需要在多家投保。
不建议在投保前去做全面的体检,毕竟每次体检都会增加被延期或者加费的可能性,你懂的。
2. 定期保险属于纯重疾,假如病没有治好或者没有达到赔付条件人就过世了,不是赔付保额,而是赔付保险的现金价值,也就是图中的红线所示。
绿线是重疾的保额,蓝线是已交的总保费
因此如果是有债务的同学一定要搭配定期寿险来覆盖这部分责任的缺失。
3. 线上销售的定期重疾险没有人工核保,对于健康状况要求比较高。
极少的产品有智能核保,但我的经验看下来,除了弘康都挺坑的。
所以,如果是非标准体,比如体检报告上有一些结节、脂肪肝之类的异常指标,就不是很建议投这种了:
A. 不告知的话可能引起未来理赔的纠纷,谁都不愿发生;
B. 告知的话可能加费30-50%,甚至延期拒保,这时留下的核保记录,也会给以后条件好时加保留下麻烦。尴尬。
按保险责任划分
越靠下的,责任越全面,相应的价格越贵。
但买保险永远是价格和责任的一个平衡。
是不是需要那么全面的责任?
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纯重疾的杠杆高,但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重大疾病的赔付条件大多比较苛刻,一旦不满足赔付条件人又过世了,保险公司不赔保额,只赔付现金价值。
从下图可以看到,消费型重疾的现金价值和已交的保费差不多。
用自己买的多次赔付重疾险跟单次赔付的纯重疾的对比图,保额都是50万。可以看到保费和现金价值的差别。
因此目前带有寿险责任的储蓄型重疾险是市场上的主流。
不管实际得的疾病是不是在合同定义上,也不管是否达到理赔的条件,只要被保人过世或全残都会赔付保额。
也就是说纯重疾是和保险公司的对赌,满足条件才赔付保额;
而带寿险责任(也称储蓄型)的无论怎样,保险公司最终都至少要赔付一次保额。
但看过我上一篇文章的同学应该知道,退休前身故和全残的责任也可以通过定期寿险来补充,买终身重疾险花这么多钱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是考虑到另一方面,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和疾病生存率的提升,
被保险人最大的风险是,得过一次重疾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保险公司承保了。
那么多次赔付的重疾主要是应对这样的风险。
同时,也只有保障终身、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才会有多次赔付的责任。
来简单说下分组。
两种产品的疾病分组图,高亮或红色圈出的是最高发的六种重大疾病
和前面的轻症分组一个道理,不分组的好过分组的。
高发疾病分散在不同组的好过集中的。
同时,因为癌症是最高发的重疾,那么,把癌症单独分组的产品会好过没有单独分组的。
虽然大陆很多产品现在责任和费率方面都比较优秀了,但客观来说,国内的重疾险在癌症多次赔付方面和港险的还是有差距的,以后做对比时再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