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说两全型的保险,一般会指定一个生存期,比如75岁,假如被保人在这个时候还健在,而且没有理赔过,那么可以把交过的保费都退还给他,同时保单继续提供终身保障,直到过世时再赔一次。
这种类型的也称“返本”型,但一般不做推荐,因为同样保额、差不多的责任,两全型的保费会增加50-100%左右,而且重疾只有单次赔付。
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省下的这部分保费去做3.5%收益率的保本投资,20年也能够至少拿到一样的金额,没必要占用太多现金流,还不如选择终身多次赔付的把保额做高一些。
06保额买多少合适?
因为是收入补偿险,所以网上经常说要覆盖3-5倍的年收入,但我觉得并不是很妥当。
年收入50万的朋友不在少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需要250万的重疾险保额,年保费支出要3-6万,明显偏高了。
而且在国内免体检额度都比较低,如果体检报告上有点小毛病,能不能买到,是不是能标准体承保也是个问题。
大多数重疾不仅治病花钱,还需要很长的恢复期,可能还会留下永久的后遗症,会起到一定的失能险的作用。
所以与其跟收入比,设计保额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高发疾病对应的治疗和康复花费
(2)房贷车贷等家庭负债
(3)至少三年的家庭日常消费支出
(4)一些没有时间弹性的人生目标(比如子女教育和父母的赡养责任)
但家庭债务、父母赡养、还有子女教育都不是终身的责任,没必要都买成终身型的保险,占用太多现金流。
合理的方案可以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做到尽量全面的保障,比如用终身、定期重疾和寿险做搭配。
收入、消费较高的家庭可以考虑在香港购置保额分红的保险,尤其是有娃的(前面说到过,生命周期越长,固定保额受通货膨胀影响越大)
07品牌选择及其他服务
前面说过,保险公司的大小,知名程度,不会决定保险产品的好坏,但是在前期的核保,还有后端的服务上,不同公司也会略有差别。
总体来讲,国内保险公司在理赔结果上不会有什么差别,毕竟我国对保险公司监管非常严格,而且和香港相比,大陆的保险法会更偏向投保人(可能出于维稳考虑,其实有些过于偏袒了)。保险公司也没那么想不开,胜算不大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声誉,所以只要条款没有问题,就不用担心结果。
市面上不少纠纷都是因为保险销售人员没有做全面如实的责任说明,或者投保人隐瞒健康状况引起的。
而核保的条件、保全服务、还有一些附加的服务资源就各有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