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贸易战实质上是一场知识产权之战,是美国试图通过知识产权打击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表现出的科技竞争力。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正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变革,才促使了历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是一条从被动到主动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完善之路,已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美方的指责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故意歪曲。唯有放眼世界,立足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才能把握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打赢中美贸易战,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科技革命 中美贸易战 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7.002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知识产权大战
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从黑云压城到狂风暴雨,愈演愈烈。这场冲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贸易逆差,“修昔底德陷阱”,成因复杂,众说纷纭。但雾里看花,美方意图昭然若揭。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贸易逆差,而更在于打击中国正在渐渐兴起的科技竞争力。这是一场贸易战,更是一场知识产权之战、科技大战。偷袭的“特洛伊木马”里隐藏的是知识产权。
中美贸易纠纷的焦点之一是美国指控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中国近些年快速的技术进步是“盗窃”了美国的技术,中国的技术进步就是受惠于中美经济科技合作。有美国学者认为,美中贸易战的实质是“谁能主导所谓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也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之后将成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3D打印、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的发展”。美方的有关分析报告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对华贸易战的真实目标“不是为了消除美国贸易赤字,而是瞄准‘中国制造2025’”,阻止中国在未来“关键战略技术”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美国的代表甚至公然要求中国废除“中国制造2025”计划,[1]声称这是事关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竞争力大事。[2]他们要打击的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工业政策。[3]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更是赤裸裸指出,一旦“中国制造2025”计划取得成功,中国将在微芯片、大型飞机、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实现科技自主,到那时,美国“只能向中国出口大豆、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和能源”[4]。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剑指的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的机遇,试图迫使中国继续丧失历史上从未被抓住过的科技革命机遇,而这次已经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了。
为此,无论这场贸易战的走势如何,从科技革命的角度出发,解读揭示并尝试回答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奋发图强,笑看风云。
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的经验一再显示,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世界强国的发展史几乎都告诉我们,他们是通过设立和调整知识产权制度,培育和促使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兴旺,进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与事实也证明,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但研究也显示,与私有创新知识相比,公开的创新知识更容易传承、扩散和使用,因而社会经济价值更大。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与变革,与走在创新最前沿的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5]
普遍认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是由手工生产转变为机器制造、由作坊转为工厂的革命,其标志性发明包括飞梭(1733年)、珍妮纺纱机(1765年)和改良型瓦特蒸汽机(1785年)等,由此,人类迈入“机器时代”。不难看出,发生在17世纪英国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与以排他性的独占权利为基础的现代专利制度的建立(1624年的《垄断法规》),相差有一百多年。这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表明,专利制度可能是促进科技革命产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专利制度的建立,使公开披露并受法律保护的技术得到了积累和转播,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瓦特并非蒸汽机的第一个发明人,他是在纽可门式蒸汽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蒸汽机运行效率的。由于获得了蒸汽机的专利,瓦特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这又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6]由此可见,专利制度的创立是对第一次科技革命所提出的制度需求的一种储备和回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这种时间差和顺序,随着之后科技革命发生频率的加快,已变得越来越短,甚至彼此协同共进了。
这一时期,随着专利制度从英国向欧洲大陆的传播扩散,欧洲各国几乎都相继建立了现代专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英国及欧洲大陆如火如荼般的燎原,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了将人类带进“电气时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引领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始突破国界的限制,创新成果的开发、传播和应用也必然要在跨国范围内实现。最早体现了对各国创新成果予以一体化保护的国际机制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86)等一系列公约应运而生,构筑了开放包容的国民待遇、最低保护原则等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框架,使得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开始萌芽和生长,有力保障和推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在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迅速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化学学会等不懈努力,力克当时弥漫在德国等国家的反专利制度的思潮,才成功游说德国颁布了现代意义上的统一《专利法》(1877)、《实用新型法》(1891)等烙上了德国创新特色印记的现代工业产权法律制度[7],极大地助推了德国把握和引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1866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80年,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德国一跃成为新的世界科技和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与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息息相关,极大地助力美国夯实了新的霸权地位。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由此人们走入“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地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知识产权与国际经济技术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极力主张下,代表了国际上高标准、严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TRIPS协议于1995年初生效。TRIPS协议是这一时期直至当今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诸多制度需求。该协议不仅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新的一个公约,而且是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WTO体制的法律依据。随着以TRIPS协议为核心WTO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体现科技革命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日倶增。尤其自21世纪初以来,知识产权对科技的经济影响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化调整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