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前三个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1.2 个百分45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 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1.5 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68.8%。前三个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 13.5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8.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 1.5 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为 52.5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4.0%,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3.2 个百分点;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 5.1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6.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4.3 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截至 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及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 1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2%,比 6 月末高 1.9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 1.8 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19.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0%,比 6 月末高 1.7 个百分点,增速连续 4 个月回升;房产开发贷款余额 3.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1%,比 6 月末高 0.8 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 8461 亿元,同比增长 7.3%,比 6 月末高6.5 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 9821 亿元,同比少增102 亿元。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 15.4%,比上半年高 3.1 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低 2.1 个百分点。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统计,前三个季度,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 720 万套,开工率为 97%,基本建成 480 万套,完成投资 9600 亿元。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加速,保障房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截至 9 月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 5215 亿元,占全部住房开发贷款的 23.5%。前三个季度,新增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 1300 亿元,占新增住房开发贷款的 86.4%。此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 9 月末,第一批 29 个试点城市已审批贷款 419 亿元,占贷款总额度 502 亿元的 83.5%,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 314 亿元,支持了 101个保障房项目。
2.纺织行业
纺织行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曾经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6%,利润总额年均增长 27.7%。但纺织行业也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等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问题。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纺织行业需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受需求持续萎缩影响,纺织行业生产增速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欧美日需求锐减,外需低迷。前三个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 1871.6亿美元,同比仅增长 0.5%,比上半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同比仅增长 2.5%左右。内需增速回落。1-8 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 12.4%,分别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 3.9 个和 0.9 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全国 3.7 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5%,分别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 2.6 个和 0.5 个百分点。
在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纺织行业整体效益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9 月末,国内 328 棉47花价格指数收于 18673 元/吨,Cotlook A 指数收于 81.3 美分/磅,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每吨高出约 7000 元,削弱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1-7 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1.1%,但降幅有所收窄,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收窄 1.0 个和 0.9 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是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源上化解各种外在风险,是全行业面临的根本任务。纺织工业 80%左右的产能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日益完善,应抓住机遇引导纺织行业有序转移,形成东中西部纺织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培养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产业价值链;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并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着力推动纺织工业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人均收入尚不到 6000 美元,仍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依然较大。各地发展热情仍然很高,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社会融资总量持续回升,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和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前期一些重要价格信号也已作出一定调整,这些都有助于稳定经济并扩大需求。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增长相对加快,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带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这一过程将进一步释放增长的潜力,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趋于再平衡,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相对放缓、自我调整的过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
还应注意到的是,受外需疲弱、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等影响,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放缓的过程,此时就业对增长速度的硬约束会小一些,而物价对需求扩张的敏感度则可能更高,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宏观政策需要更好地平衡速度、结构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和结构性变化把握好调控工作,同时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释放长期增长的潜力。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未来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环境和总需求状49况。2012 年以来,同比 CPI 总体回落,环比 CPI 基本保持历史均值水平。从 9 月份的情况看,CPI 环比涨幅也有所放缓。考虑到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有利于物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然也要看到,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和政策刺激仍比较敏感。此外,输入性因素也需要给予关注。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