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也没有看到过研究,这么多年来这些状元去那里了,出名了吗?成才了吗?没有人关心,大家关心的是高考时的效应,中国今天成为一个赢者通吃的社会,就象体育比赛中的冠军。状元和这个逻辑是一样的,实际上你们想一想,状元是带有偶然性的,如果换一张卷子,难度是一样的,再考一遍,我相信大概前十名或者前二十名的排列会有一个变化,他未必就象刘翔一样绝对可以拿冠军,我可以说不可能,有非常大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不是他把握的,也和批卷老师的把握也有关系,凭什么你的作文我多给两分,他的作文我少给两分,这是有偶然性的。
前一阵子我很偶然看到凤凰台鲁豫访谈,请了几个清华、北大的状元来,我觉得这些状元未必比我的学生优秀到那里。举一个例子,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设计一个慈善活动,说你们看一看怎么来策划。结果他们的策划是这样的,第一个策划是什么叫慈善,第二个是为什么做慈善,第三个如何搞慈善。这种思考的方式,不就是考试中所谓一个论述题的思考模式吗?没有任何的创新,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状元的情况,应试教育下的一些宝塔尖上的所谓人才。当然这些人绝顶聪明,我不否认,但是社会鼓励应试教育,今天我们的人才等级按照分数衡量,而且今天中国的大学、名牌大学,也有一个等级性的制度,顶尖的是两个超一流的大学,清华、北大,接下来若干所所谓的名校,接下来重点大学等等一层层的。你们可以看到报考时最优秀的通常是报北大、清华的,然后一层一层,没有例外的,没有按照孩子的兴趣来进行选择。这是形成高校的等级制度,这个等级制度是谁规定的?可以说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国家的985资助计划,清华、北大18个亿,接下来是复旦、南大、交大等等,12个亿,再接下来6个亿,再接下来怎么样,这样的一个等级。
当然媒体各种各样的宣传,各种各样的排行榜,高考指南,都助长了这样的情况。我自己是大学里的人,今天中国大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个性,大家都想学清华、北大,不是学它个性面,而是共性面,今天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千人一面。考生对大学只是有一个模糊的等级概念,它是顶尖、是名牌的,但是对这所大学的风格、氛围,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自己是不是喜欢,那是不考虑的。过去中国的大学是有自己个性的,有自己风格的,很多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性格来进行选择,但是今天这个空间没有了。你可以考清华、北大,为什么要去报中山大学呢?中学老师可能就会给你压力,你是一所名校,有多少人可以考入清华、北大,这是一个指标,也是今后招生的一个宣传。
今天中国的大学越来越没有了个性,但是我们知道在国外,比如说在美国,他们没有这样的等级,没有说美国最优秀的高中生都是考哈佛或者耶鲁的,不是这样的。哈佛、耶鲁这种所谓顶尖的,为考生首选的大学,不是一两所,可以说起码有二十所,甚至更多,因为那些顶尖大学各有各的特色。在中国觉得哈佛不得了,但是很多美国学生,哈佛当然是好的,但是未必是大家公认最好的,最好的大学会有耶鲁,会有哈佛的邻居MIT,麻省理工学院,还有加州理工学院,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甚至还有一大批最优秀的学生根本不在乎这些大学,然后去选择了一些学院,文理学院。比如说美国有几个小的学校,非常非常出名,很多学生都愿意放弃哈佛的录取去这些小学院,比如说费城附近的斯沃斯莫学院等等,还有美国的威斯利女子学院等等,这些私立学校的学费比哈佛都高,为什么美国很多高中生不愿意去哈佛、耶鲁,而愿意去中国看来非常小的学院呢?因为在哈佛、耶鲁,大牌教授是很少上本科的,即使授课也是给几百人开讲座,等于听一个讲座,听不到精致的教育。而小的学院,一二十人的小班,完全是贵族教育,而且教师非常非常优秀,出来以后社会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如果报考研究生的话他照样可以考哈佛和耶鲁。
美国也是有排行榜的,但是把这两种是分开的,大学有大学的排行榜,学院有学院的排行榜,这两个排行榜是分立的,有非常多元的选择。但是在中国今天只有一个选择,唯一的标准。这又加强了我们所说的应试化,当然这几年香港大学等来中国内地招生,把这个局面打破了,用一个人的话来说“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当然这是夸大其词了。我在香港大学工作过一年,我并不认为港大、中大就比中国大陆的学校好,我自己认为是各有千秋吧。
简单来比较,香港的大学管理一流、教师二流、学生三流,清华、北大是学生一流、教师二流、管理三流。这是我自己在两边观察的结果,我也曾经写过文章。这些都是好事情,一个多元的大学,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是最好的。港大来了之后,第一年招生,05年就出了一个大新闻,他们内地250个招生指标里,有11个各省市的高考状元拒收,因为面试下来这些人不行,只是一个考试机器,按照他们港大的招生方式,不是一对一的,几个人一组讨论问题,那好了,这些状元表达不行、知识狭窄,英语考的很高分,但是听不懂讲不出,对不起,港大说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
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状元,那些顶尖的人才,按照国外的标准来看未必是最优秀的,他们看重的倒不是宝塔尖的这些人,倒是在名校里水准在中上游的,反而有不少优秀的人。前年也是一个媒体,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了一位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是一个女孩子叫汤玫捷,提前录取意味着什么呢?哈佛提前在正常录取之外,它觉得你是人杰啊,提前几个月把你抢到手,许诺你高额的奖学金,你不用再考虑录取其他的学校了。这一年亚洲只有两个名额,中国一个。这个女孩子按照她在学校考试排分,是在百名开外,绝对进不了清华、北大的,但是复旦说这个成绩也绝对可以进入复旦,但是哈佛看中她的,不是她的成绩,而是她的能力,她做过学生会主席,有非常开阔的阅读视野,有非常好的领袖风格。哈佛就是培养领袖,它是看重你这些能力,不是你的考试,考试是一个参照而已。汤玫捷的英语非常好,因为她在美国著名高中交流过一年,在美国的高中生中她也是优异的。哈佛果然没有看花眼,汤玫捷到了哈佛之后,我在哈佛做过访问学者,哈佛学生个个都是人精,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将来担当天下的领袖,汤玫捷到哈佛之后,照样是哈佛学生当中的领袖,她在大一的时候就组织了一个活动,去拉赞助,做了一个关于全球高中学生领袖峰会。这个峰会是在上海浦东开的,全球高中学生领袖峰会,当然她以哈佛的名义拿赞助是比较容易,但是一般也是拉不到,她作为会议的组织者,这个会很成功在上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