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抱歉,我恐怕不能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我虽然去过日本、新加坡,韩国还没有去过,但是我缺乏对他们中学的考察。总体来说,的确东亚是一个儒家文化圈,科举的影响非常强烈,应试的成分比西方强的多,总得来说这个问题也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病,和西方比起来是一个通病。但是,我个人看过他们的教科书,我觉得他们比我们灵活多,内容上要比我们灵活的多。他们内容上,还是有很多开放的空间,让你有一些变通。这也可以启示说,当然中国高考制度本身有一个改革,还有高考内容的问题,我觉得也需要变革。比如说政治,当然在中国背景里不能不考政治,政治为什么要算总分?政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及格分就可以了,基本及格,没有糊涂到这个地步,可以在中国生存,不会犯大的错误,可以了。
【现场提问3:】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培养素质人才方面,哪里的学校更好?中国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占多大的比例?美国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多大的比例是最好的?
【许纪霖:】我很抱歉,一问数字我就晕,因为我是人文学科的,特别我自己又不研究教育,我是研究历史的,完全狗抓耗子这个性质。
有一个区别,像在美国这些国家,最早最发达的是私立大学,因为教育在那些国家,最早是属于教会的,从教会里发展出来的。现在英国、美国这些我们最熟悉的大学,都是有教会背景的,他们有一个私立大学的传统。美国到今天最好的一批大学,私立大学是为主的。但是中国历史传统上,特别是到晚清之后,国家也在推进教育,是用国家的方式推进现代化,所以国立大学通常占到优势。民国期间还有一些好的教会大学,比如说上海的圣约翰等,但是49年之后这些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到今天公立大学还是优势,私立大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还只是一些非综合性的大学,还是应用性的学科,也有比较好的,但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私立大学现在很难担当和公立大学平分角色,这是一个历史传统,要改变很难。私立大学很重要的来源,一个是社会捐助,第二个是校友捐款,这两个条件在中国目前都不具备。
【现场提问4:】许教授,前一阵子报纸有文章您对那些不出名学校的学生考上去的研究生比较有意见,认为某某师范大学这样的学生,就是说他们的素质是怎么样的,是专为考研而读,您对这样的情况不满,好像报纸也有评论。您怎样回应这个问题?
【许纪霖:】这场争论是在南都发生的。可能有朋友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背景,我前几年写过一篇文章,批评一些地方性的师范大学,自己很自豪的说我们是考研基地,我就不说名字了,否则又很敏感了。山东某师范大学,学校校长新开学典礼第一句话,你们今天是高考的失败者,请你们放心,你们将是以后考研的胜利者,因为我们是著名的考研基地,我们大学每年有70%多的学生都是考到什么什么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北大、清华、复旦都有我们的学生,他们以考研作为一个培养自己学校学生的奋斗目标。上级主管部门也以这个学校办的好不好,也是看它的考研比例是多高。我所在的大学也有类似这样的学生过来考研,我们发现很遗憾,我倒不是批评这些学生,能够考入大学的都是聪明学生,毫无疑问,但是被这些学校折腾坏了。问他们看什么书,除了教科书、教导书什么都不看,一问三不知,想法极其简单,他们从大学第一年开始读书非常卖力,但是这显然不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目标。
我的批评不是针对这些学生,不是歧视这些学生,而是声讨这些考研基地的大学,使本来可能成为优秀学生都教坏了,这背后也很重要跟我们现在的考研方式高考化有直接的关系,现在考研高考化,那会使更多的学校成为考研基地。
【天涯网:】许老师您好,我们做了网上的讨论,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第一,关于高考的地域歧视问题,您有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第二,您刚才说的消磁现象,为什么中学的内容这么不好还要继续教下去?
【许纪霖:】中学内容为什么不好还要继续教下去,这个问题我恐怕很难回答,我觉得恐怕跟教科书有关,因为教科书围绕高考的大纲转,这些高考的大纲很多东西多少年不变,而且现在因为越来越刚性,为了追求一个公正,越来越死板有关系。现在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高考是一个核心,我刚才的分析,高考可以带动上游和下游,这个轴心不变,高中、初中、小学的都很难变。现在在一些制度上、程序上很难改变,但是我认为在考什么的内容上可以有很大改革的空间,这个问题我刚才没有提出来讨论,但是显然这一块有更多的改革的空间。从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中学教育的知识,我认为不要过于意识形态化,要还知识于知识、还历史于历史、还文学于文学,这是邓小平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当时曾经走过的路,我觉得我们今天要重新提出来,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不能过于政治化,我们已经有政治课了,政治课完全可以承担这个使命,好好改革政治课,但是历史是历史、语文是语文,应该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教学,来写教科书,来编写国家的考试提纲。
【现场提问5:】第一,我们从媒体上不断看到一些学术腐败,包括学术机构等等,您作为教育专家,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二,我个人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我很痛惜很多一流的学生出国留学以后就一去不复返,包括清华、北大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出去不再回来。您作为一个教育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补充一点,我前面说的第一个问题,前段时间在一个媒体上,有一个著名的学者谈到教育问题,说了一句话,中国最大的腐败在教育领域,您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许纪霖:】 您提到两个问题,为什么留学的学生不回来,我想你出去以后就可以感受到,你会理解,他们为什么回来。如果希望他们回来,我们这里要提供一些什么,我觉得不是什么物质条件,不是物质条件,我自己的感觉,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里,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我们所享受的住房,我们所享受的各种各样的方便,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大学教授都没有我们大学教授生活的这么好,如果仅仅追求物质的话,我看他们早就应该回来了。但是,缺的是什么,宽松!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宽松,相互的信任,不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精神性的东西,我们这里很缺乏。所以很多人不回来,是有他们的理由,但是我相信他们未必不爱国,我发现在国外的中国第一代移民,就爱国来说,他们比留在国内的人强烈的多。他们在国外非常维护中国的尊严,倒是在国内的骂骂咧咧的很多,愤青很多。所以我们不要以回国不回国作为一个标准,这是一个个人的选择,而是应该看一些具体的。这是我的一个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