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重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6大区域,集约培育速丰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1400万公顷。木本粮油产业:建设油茶、核桃、油用牡丹、油橄榄、文冠果、长柄扁桃、枣、板栗等一批木本油料林和木本粮食林基地,推进加工产业发展,到2020年,种植面积1800万公顷,年产量2450万吨。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养老产业。到2020年,各类林业旅游景区数量达到9000处,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处,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5-10个。
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杏、山楂、松子、榛子、蓝莓、樱桃、杨梅、花椒、八角、杜仲、辣木、枸杞、金银花等一批特色杂果、木本调料、木本药材基地,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667万公顷。林下经济: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促进林下种植养殖业、采集与景观等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林下种植面积达到1800万公顷。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90个、重点花卉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100个、花卉市场58个、物流中心14个,培育产值超亿元的花卉苗木企业100个。竹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竹林,强化竹产业发展重点县建设,加强竹林资源定向培育,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产业,提高竹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林业生物产业:加强南药、北药以及其他特色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建设油料、木质、淀粉等新能源林基地1500万公顷,支持林业纳米材料、聚合复合材料、三维结构纤维板等新型生物质材料研发。沙产业:大力培育沙棘、肉苁蓉等植物资源,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发展沙漠森林湿地景观旅游,引导建立一批加工企业和沙产业示范园区,发展沙产业基地100万公顷。
林产工业: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建设,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引导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林化产品等产业集聚发展,培育3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能80%以上。林业装备制造业:构建林业机械技术创新和制造体系,加强研发基地建设和示范推广,自主研发智能联合采育机、大型全天候森林防火运兵车等重大装备,培育30-50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专业化生产企业。重点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集聚林业资源基地、林产品加工、家具制造、制浆造纸、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以及物流配送等企业,建设50个产值20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国重点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设林产品信息长期跟踪监测网络,对主要林产品产量、库存、流通、消费等经济状况及产业发展形势进行监测、分析、预测与发布。建设林产品品牌公众查询和质量追溯平台。
九、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开展森林消防队伍、航空消防、大型装备、以水灭火、林火阻隔系统、防火应急道路、林火预警监测、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加强重大有害生物以及重点生态区域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国有林区林场道路、饮水、供电、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强林业基层站所标准化建设,推进机构队伍稳定化、管理体制顺畅化、站务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履行职责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人才发展科学化、示范效益最大化。开展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和警用装备达标建设。推进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系统研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林业标准体系,建设林业智库。开展"互联网+"林业建设,构建林业立体感知体系、智慧林业管理体系、智慧林业服务体系。
工程建设重点。森林防火:在全国装备大型装备队伍90支、风力灭火机械化队伍1834支、以水灭火机械化队伍690支,新建航站13个、升级改造16个,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3.9万公里,完善预警监测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营房和实训基地建设。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在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新建"断头路"连接道路和桥涵,升级改造现有路况较差道路,新建8960公里,升级改造 2.1万公里,改造桥梁892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京津冀、三峡库区、秦巴山区、黄山、张家界、武夷山、祁连山等重点区域和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林业鼠(兔)害、薇甘菊、蛀干性与食叶性等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合理布局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和除害处理场。
重点国有林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区划调整 610个中心林场,改扩建森林经营管护用房16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供水厂271处,硬化局场址道路398万平方米。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及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完成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剩余任务5万户;推进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生活在深山远山地区、周边无乡镇和村屯的职工群众搬迁。国有林区林场装备现代化建设:配备航空护林、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现代化装备,推进生态保护、营林生产、巡护监测、园林绿化、林果生产和林业生物质能源等装备设施现代化。林业基层站所建设:强化7000个林业工作站、65个生态定位站、1000个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1000个林木种苗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建设:新建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和强制戒毒所2700个,改造执法办案场所3000个,建设全国森林公安数据中心和国家警用物资储备库,配备现代警用设备,建设省、市级森林公安指挥情报中心。
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2000项,制修订林业标准1000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局重点实验室5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国家级林产品质检站31个,科技示范园区10个。"互联网+"林业建设: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资源监管、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领域建设,开展全国林业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林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生态红线监测、重大生态工程智能监管决策系统等建设。林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林业卫星应用,建设卫星数据和产品管理设施,建立卫星综合实验场和真实性检验站,构建机载平台和机载系统。加强森林、湿地、荒漠及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建设,综合应用无人机、北斗定位、自动传感、无线传输、人工智能等设施设备。
第二节 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