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第五章 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 “一五”计划建设(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16
摘要:1953 年至1956年试办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境内各级党委、政府在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后,普遍深入地向广大农民宣传毛泽东在� ⑹小⒆灾吻榧腔嵋樯纤鞯摹豆赜谂┮岛献魃缥侍狻返谋ǜ婧推呓

1953 年至1956年试办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境内各级党委、政府在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后,普遍深入地向广大农民宣传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书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的报告和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动员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实行劳动组合中,制定劳动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初级农业社向高级农业社的过渡,不断完善,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出勤率和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并在推广良种和新技术、抗洪抢险、兴修水利等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1954年6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洞庭湖区堤垸溃决殆尽。境内农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该年,种植稻谷381.98亩,总产量488585吨。之后,通过整修洞庭湖和兴修水利,境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提高,1955年种植796.66万亩,1956年上升到890.34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953年的86.44万吨升到1956年的95.17万吨。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各级政府还抓紧了旱粮作物的生产。1956年薯类58.8万亩,总产量4.8万吨;小麦25.21万亩,总产量8310吨;蚕豌豆 27014万亩,总产量6543.5吨;大豆15.62万亩,总产量6762吨。

在恢复农业生产中,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多种经营,20世纪50年代,境内棉花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华容、岳阳、临湘分别居全省13个主产县的第三、九、十二位。1950年至1951年,各县贯彻省政府颁布的《关于扩大棉田面积和提高每亩产量的指示》,给予植棉优惠政策,棉农生产积极性高涨。华容县组织1000多名干部、技术员组成技术队,到区乡指导植棉,全县植棉面积扩大到16万多亩。1951年境内种植棉花28.1万亩,总产3224吨,分别比 1949年增长72.6%和58.3%。1955年后,植棉工作重点放在高产棉区和重点培养高产植棉能手上,涌现了华容县幸福公社吴道生、毛健生和岳阳县广兴洲吴玉蓉等人5次被评为全国棉花高产劳动模范称号的先进人物。50年代中期,在境内外推广吴道生的“选择纯种、适时早播、壮株壮苗、稳施桃肥、整枝摘心,防治病虫”等增产经验。实现农业互助合作化后,茶叶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1952年,茶园面积12.68万亩,总产5651吨,制茶机178台,茶叶收购站41个。1956年,君山银针获世界莱比锡万国博览会“金镶玉”之美称,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油料作物由1949年的21.99万亩,总产量 6946吨,发展到1956年的44.92万亩,11772吨。1955年冬,省农业厅选定8个县进行油菜、棉花两熟丰收示范,华容、临湘、湘阴3县列入,在3县的农场进行试验、示范后,1957年,境内油菜面积达33.57万亩,总产菜籽5564吨。境内种植、利用麻类历史久远,平江县的产量清末居湖南省第二位,华容县在民国时期居全省第三位。至解放前夕,境内苎麻生产严重滑坡。解放后,苎麻生产迅速恢复。1949年,境内种植麻类仅580亩,总产量 310吨, 1956年已种植麻类7万亩,总产量8.6万吨,华容县新河乡新建社柴冬生被评为省苎麻劳动模范。

三、参加兴建荆江分洪工程

1952 年3月,党中央、政务院决定兴建荆江分洪工程,令中南军政委员会负责组成强有力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和分洪工程指挥机构。3月中旬,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了以李先念为主任、唐天际为总指挥长的分洪委员会及工程指挥部。下设南闸、北闸和荆江大堤加固3个指挥部。湖南省承担南闸指挥部所属的荆江南岸分洪区内黄山头节制闸、虎渡河拦河坝及大部分围堤工程等任务。省委、省政府即从常德、长沙、益阳、邵阳、衡阳、郴州7个专区抽调4万余人参加工程建设。当时,长沙专区民工总队由岳阳、临湘两县组成,共6000余人,其中岳阳县4000余人,临湘1936人,主要承担修建湖北公安县境内的黄山头闸东侧一段,高13米,面宽 10米,坡比1∶3.5,长1200米的大堤。总队长、总政委由岳阳县公安局长、县委农运部长担任,副总队长、副总政委由临湘县副县长及一部长担任。隶属常德专区民工总队的华容县,由县委领导带队,抽调3000多人参加,主要负责黄天河堤段工程。

3 月下旬,岳阳、临湘、华容3县以军事建制组成治水大军,在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身背行李、工具,冒着严寒徒步奔赴工地。岳、临两县的民工步行400 多里,尽管当时家里春耕迫在眉睫,工地困难重重,但到达工地后,迅速投入工程建设。为了在湖汊纵横、污泥极深,菱角、螺壳密布的沼泽地带修建一条新大堤,2县民工冒着雨雪严寒,扫障清基、排水取淤,回填砂卵石固基,展开全面施工。县委、县政府派员来到工地,作动员、搞教育、忆苦思甜,讲兴建分洪工程的意义与作用,使民工以“修堤如保命”的精神,“晴天一天当两天,麻风细雨是好天”,开展劳动大竞赛,工程质量高,工程进度快。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巡视工地时举起大拇指称赞说:“好样的!”由于完成任务好,在第二次劳动竞赛评比时,岳阳总队夺到了湖南总指挥部开展劳动竞赛的大红旗,之后,一直在岳临工地上飘扬。岳临两县民工自 4月5日 开工到 6月20日 竣工,按时按质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土石方72万立方米,人平完成103立方米。为湘鄂两省湖区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6月25日 ,岳、临两县民工从沙市乘船一次返回岳阳。战斗在黄天湖堤段的华容县3000民工,在常德专区总队的组织指挥下,干部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圆满完成了大堤修筑任务。

四、抗击特大洪灾

岳阳北滨长江、南抱洞庭,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273条,湖泊165个。每当汛期“四水”南注,蜀水西来,水灾成为岳阳最大的自然灾害。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