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状况明显改善。随着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和公私合营,开始走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公有制占强大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国营经济为领导、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的多种经济并存的格局。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基本形成,供销合作社购销业务遍布农村。1952年,5县有商业机构553个,2225人。到1957年,机构增到1053个,从事商业人员有9821人。商业网点也由 1952年的729(农村594、城镇135)个,到1957年已有1376(其中农村1115)个。商业购销两旺,市场繁荣。社会零售总额达到1.39 亿元,超计划11.5%,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量逐年增加。其中食油由1952年的404.6吨,到1957年已有2201.5吨;生猪由1952年的602 吨,到1957年已有932吨;鲜蛋由1952年的270吨,到1957年已有1550吨;棉花由1952年的2198.3吨,到1957年已有 2946.7吨,黄麻由76.7吨,到1957年已有4925.9吨。同时,物价稳定,商业供应显著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也逐步改善和提高。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1953年,建县一级财政,划定县级固定收入及分成收入后,财政收支状况逐年改变。5县财政收入由1952年的371万元,到1957年增至 1824万元,五年累计完成4999万元,为计划的129.8%,平均递增37.5%。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各县建立文化馆、文化站,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起来,各县接受和改造民间剧团,戏曲事业呈现推陈出新的局面。农业社俱乐部、农民业余剧团越来越多,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一五”期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校学生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经过1954年整顿,数量减少,但教学质量提高,学风、教风、校风都有明显好转。1957年5县共有小学2910所,中学23所,小学在校学生235779人,中学在校学生8554人、高中835 人,中技306人。为适应工农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各县成立扫盲委员会,通过职工夜校,农村冬学等开展扫盲工作,使城镇90%以上青壮年脱盲,农村 80%的成年人摆脱文盲、半文盲的状况。卫生事业逐步壮大,到1956年,5县共拥有卫生机构654个,医院床位1126张,卫生技术人员4138人。农村联合诊所到1957年已有551个,成为县以下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农民看病治病状况大有好转。体育事业主要是群众体育开展起来,特别是学校体育逐步正规化,促进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三节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解放伊始,长沙专署(时在岳阳)即制订出《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废除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人民政府接管全部公立小学和部分私立中学。将原中心小学改称完全小学,原保办的国民小学改称小学。华容县在接管公立小学的同时,将部分私立小学过渡为民办公助的村办小学。11月,岳阳县将省立十一中、岳郡联中、岳郡联师合并为新湖南建设中学,平江县将启明女子中学并入平江县立中学。1949年底,境内有小学2684所,学生86847人,教职工3489人;中学8所,在校学生1749人,教职工204人。
1950 年3月,各县委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中央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教育工作者初步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会议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走出校门,走进农家,动员劝导工农子弟入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教育的性质。是年,平江县中小学校工农子弟占学生总数80%,1951 年达98%。境内小学学生10.77万人。1951年,私立岳阳湖滨中学由省农业厅接管,更名为湖南省立湖滨农业技术学校,1952年并入长沙农校。私立岳阳贞信女子中学由长沙专署接管,改为长沙专区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湘潭专区师范学校)。1953年3月,新湖南建设中学与岳阳县立中学分别改名为岳阳县第一中学和岳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湘阴、华容、平江等县私立中学改为公立中学。是年,为适当控制小学发展,全面整顿小学,境内小学由1952年的3721所调整为3044所。
1950 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旧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境内各县人民政府在接管教育时,为解决师资缺乏,除留用了一批教员,还先后举办知识分子训练班和小学师资训练班,提拔优秀小学教师和失业知识分子担任教师,吸收一批社会知识青年担任老师。之后,国家统一分配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学校任教,教师队伍逐步扩大,教师队伍培训也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同时,根据省委提出的巩固小学教育,恢复中学教育,发展社会教育的方针,各县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在城镇街道建立学习会,有条件的工厂、机关建立业余夜校,农村村镇建立读报组,有小学的村建立农民夜校。为改革旧的教育事业,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改革教育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型教学关系等工作,逐步废除了对学生的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1952年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普希金讲演录》和《红领巾教学法》,借鉴苏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但由于脱离实际的照搬,存在一些教条主义倾向。为了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学思想,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贯彻执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1950年10月,学校开始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新湖南建设中学通过学习,有 600多名学生报名参军,贞信女子学校报名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每年在高小毕业生中开展正确对待升学与生产劳动的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和青年团发动干部深入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部颁发《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后,各校把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放到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了改变旧的教学内容,重新调配课程,注重培训儿童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及普及科学文化常识,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自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