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筹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京津冀现代都市圈
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形成疏解引导和倒逼机制,推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让人民群众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坚持功能疏解、系统治理、优化提升一体化实施,注重以提促疏、以提促治。(1)巩固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效,推进大红门、新发地等批发市场和马驹桥等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推动疏解公交车辆保养和集中驻车功能至核心区外,外迁历史文化街区内公交场站。(2)加快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新校区建设,研究推动中心城区校区腾退方案。制定市属医疗机构功能疏解优化布局计划,加快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3)全面推进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拆除违法建设25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000公顷,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开展桥下空间、代征代建道路移交、施工临时建筑、小区配建设施移交等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4)实施“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60公顷。推动老旧厂房、市场等疏解腾退空间用于织补城市功能、发展新型产业。
高质量构建副中心城市框架。推动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一年一节点推进,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1)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绿心三个文化设施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建成投用副中心政务大厅和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北交通枢纽、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项目。(2)进一步完善“通州堰”分洪体系,建成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和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3)高标准完成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南大街片区、“三庙一塔”周边环境综合整治。(4)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结对机制,发挥副中心投资基金作用,推动一批优质资源落地。依托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和台马科技板块等,打造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高端智造等高精尖产业集群,开工建设张家湾镇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实现开园迎宾,同步谋划二期建设,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发展。(5)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共同建立规划管控机制,划定生态绿带控制线,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落实北京养老资源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支持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向北三县延伸。
深入推进和扩大重点领域合作。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联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1)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三所学校实现竣工、医院主体结构封顶,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印发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京雄高速北京段。(2)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京雄商高铁北京段、轨道交通平谷线等建设。推动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融合发展。研究推动在京津冀统筹规划建设充电桩。(3)持续推进永定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永定河山峡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完工,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携手推动密云水库上游生态环境建设。(4)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与津冀产业供需匹配和应用场景对接,制定新一轮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5)持续推进教育对口帮扶和医疗卫生合作,推动就业服务一体化。
(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规划引领,继续实施好一揽子行动计划,出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区域综合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制定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努力把农村地区打造成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1)突出科技创新和市场引领,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制定百亿产值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建设北京优农品牌目录,培育提升品牌价值。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种业企业围绕特色玉米、节水小麦等12个优势特色物种开展联合攻关,继续实施良种更新工程。(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启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方案,接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山区400户农民搬迁工作。编制实施好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全国示范。(3)推广王四营乡减量发展试点经验,研究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新路径,全面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加快“二绿”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务实措施促进城乡区域全面融合、共同繁荣。(1)推进分区规划落地,分类编制街区控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全年实现减量10平方公里左右。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首次评估。(2)以首善标准推动核心区控规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编制建筑高度管控等专项规划,强化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核心区服务保障功能。(3)制定新一轮城南、“回天地区”行动计划,优化提升南中轴发展环境,完成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加快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房山高端制造基地建设,推动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建成“回天地区”慢行系统二期等项目。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轨道交通冬奥支线、冬奥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引进文化、体育和创意元素,加快推进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4)落实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提升平原新城核心竞争力。建立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清单化管理制度,“一镇一策”推进窦店、马坊、魏善庄等新市镇规划建设。(5)实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升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成效,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