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闯进外国生意世界的中国女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4
摘要:闯进外国生意世界的中国女人 特写,李东,投资,俄罗斯,投资非洲,海外投资,生活质量,价值观,婚姻关系,职场女性,名媛,偷盗抢劫

前言 2019年春节,我到尼日利亚探访好友晓慧。 在晓慧位于拉各斯的餐厅里,我偶遇了她的老友柳箐——尼日利亚某奶饮料生产企业的董事长。 后来的日子里,柳箐向我讲述了自己80年代在老家徐州当个体户卖女装,90年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雅库茨克当“国际倒爷”,千禧年后来拉各斯办工厂,30年穿越三大洲的打拼经历,我也在往后的多次接触、采访中,逐渐还原出了这位中国女掌门的江湖故事。 人过中年,眼前这位衣着低调而又讲究、身材苗条、依然长发披肩的董事长如此波折起伏的经历,如今看来,的确实难复制。

1

柳箐,60后生人,从小跟着父亲在青岛的北海舰队里长大,母亲带着姐姐弟弟留在老家徐州。柳箐至今还记得,当年部队大院里周末都要放露天电影,同学都爱跟她套近乎,好让她带他们溜进大院里看电影。

高中毕业后,柳箐进了徐州一家机械厂,成为油漆工,专给自行车喷漆。那时公司规定“上12小时班,连续休息2天”,这样的工作节奏让柳箐很喜欢,因为可以有非常充足的私人时间。

十多年的知识禁锢之后,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求,城里、厂矿里办免费学习班蔚然成风,英语班、理发班、家电维修班和裁剪班随处可见。柳箐自幼喜欢绘画、做手工,便进了剪裁班。她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余下时间还能帮帮小她2岁的同桌包丽。

那几年风靡全国的日本电影《追捕》、电视剧《血疑》,让柳箐对日式女装很入迷,大半工资都用来买日本的服装设计书。1987年春,徐州的新百货古彭大厦开业造势,举办了一次服装设计大奖赛。经不住包丽的鼓动,柳箐也投了稿。

“最后竟然得了二等奖,奖金有800元,相当于我当时半年的工资呢。”说起那次获奖,柳箐至今都十分骄傲,毕竟这也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获奖后,个体服装商贩徐阳看中了柳箐的作品,想与她合作。徐阳在二府街服装市场有两个柜台,专营女装,从上海进货。她希望柳箐设计、制作的服装都能交给她来卖,柳箐欣然应允。

那以后,一到休息日,柳箐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做衣服,每天能出货五六件,除布料钱外,再加了2到5元的工钱费,之后全部都卖给徐阳。柳箐设计的日式女装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直到后来,柳箐发现徐阳的卖价是她供货价的3到4倍,她才决定,干脆自己租个柜台好了。问题是找谁来守柜台呢?

彼时“商品经济”刚起步,有门路的人都奔着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去了,只有那些没法子进入体制的“困难户”才会去干个体户。柳箐在国营机械厂,舍不得放弃。包丽在国营橡胶厂,也不愿意,便推荐了自己的姐姐包楠。包楠比柳箐大2岁,是返城知青,在出租汽车公司的小卖部工作——这个“大集体”性质的企业允许停薪留职搞经营。

大家一拍即合,柳箐出资租下了二府街服装市场的柜台,包楠负责守柜台卖。几个月下来,两人的确赚了不少,可柳箐却要快累垮了——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赶天赶夜制作服装,喷漆的工作也不能丢。再跟徐阳的店一比,还是跑上海拿货来卖赚得更快些。

于是,柳箐也开始在休息日坐火车到上海拿货,连夜再坐火车赶回来。

“时装设计师”的眼光,让柳箐进的货立刻得到顾客的青睐,很快,二府街服装市场上的同行们都跟风学起柳箐挑选的款式来。也有不少人想和她套近乎,好一道去拿货,可柳箐就像个独行侠。

那时候,柳箐已经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了——既然自己抽空搞设计制作几件都能卖到好价钱,“为何不可以自己来设计,再搞个厂,做出真正的服装品牌呢?”——这个梦想,时至今日仍让她念念不忘。

服装的生意越做越好,柳箐和包楠又租下一个5柜台的商铺。每天一大早,商铺的卷闸门刚拉开,顾客就蜂拥进来。有时一个月可以赚五六千元,没多久,柳箐就变成了“万元户”,这在那时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90年代后,商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柳箐只得去福建石狮、广东东莞等更远的厂家进货,去一趟来回至少要一周。那时候,店里一天赚的已经比她在工厂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了,柳箐终于下决心辞了职,全心全意做自己的生意。

每次到石狮去进货,柳箐都十分感慨——那里的一个个小作坊都能成行成市,整合成巨大的制衣城。而徐州却没这个条件——想有自己的品牌服装,她还需要继续积攒启动资金。

1992年初,柳箐结识了在哈尔滨做服装批发的秋姐,秋姐劝她改做批发:“批发能赚大钱,零售做来做去,最后赚的只是一堆货。”

柳箐其实也考虑过。彼时,牟其中空手套白狼“倒飞机”的故事,已在全国大街小巷里传颂开来——他用几十车皮的罐头、热水瓶、服装等,去俄罗斯倒回了4架图154客机,卖给了西南航空公司。

在那个时代,大家都觉得自己有可能抓住某一次机会而一夜暴富,人人都在四下打听类似钢材这样的物资的上下家信息,都想成为倒卖物资获取暴利过程中的一环,“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的确如此。

到了夏天,秋姐又给柳箐透露了一个消息:哈尔滨火车站的地下商品批发市场正在招租,一个柜台年租3000块,未来这里一定是哈尔滨最大的服装日用品批发市场,机不可失。

柳箐终于按捺不住了——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深圳股市的热炒,十万大军南下闯海南的喧嚣,跨国公司加大投资中国的报道铺天盖地,她自认为,自己一定要走出徐州,参与到这样闯世界的潮流中去。

柳箐找到包楠商量 :“到哈尔滨租几个柜台搞倒货、搞批发,这可能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赚了我们就回来搞服装厂做品牌。如果不行,再回来做零售。”

包楠说:“听你的,反正我跟着你干。”

2

为了抢到好铺位,两人匆匆了结徐州的生意,带上没卖完的货物飞往哈尔滨。租下两个柜台,先把徐州的货拿出来卖。

然而,3个月过去了,期待中的火爆行情并未出现。连她们从徐州带过去的货都没卖完。东北人对服装的喜好跟江南人的完全不一样,柳箐对女装的敏锐嗅觉在这儿完全失灵了。

钱只出不进,柳箐每天都焦虑不已。也有几家在绥芬河做边贸的公司想要柳箐的货,但需要“赊货”——等他们拿走货卖出去了,才能付款。柳箐起初一口回绝了,这样风险太大。可又熬两个月后,还是不得不把货赊给了绥芬河的公司。

1993年新年后,市场仍然没有一点火爆的迹象,包楠也开始埋怨柳箐。想着不能再坐以待毙,柳箐让包楠留下见机行事,退了档口,自己坐火车去绥芬河要钱,然后回徐州重头再来。

那时的绥芬河还只是一个几万人的边陲小镇。走出火车站,柳箐踩着泥泞的街道,经过一排低矮平房,突见一栋崭新的5层大楼立在小镇中央,楼前人流车流拥挤喧嚣,大楼正中写着4个大字“青云市场”。

柳箐走进市场,看见密密麻麻的俄罗斯、中亚商客挤在商铺前选货、挑货,手里拿着货物,跟店主你来我往不停地砍价,计算器在双方的手里传来传去。不少的商铺堆满了货,店主都只能站到货物上向商客吆喝。

如此火爆的场面让柳箐十分震撼,连赊货的店铺都没去找,就直奔市场管理处,当即交了1万9千元,订了一个柜台位,然后打电话把包楠叫到绥芬河,做起了边贸批发生意。

起初,两个人是看到别人什么货好卖,就跟着进什么——牛仔裤、玩具、窗帘、鞋子、帽子、杯子、灯具等等,柳箐学得快,悟性高,总能在市场里很快找到更好、更便宜的货源卖给客户。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