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降低平均带息负债,财务费用望减轻;收购两家标的、募投多个机电项目并托管优质资产,航空机电主业再聚焦。18-20年营收从111.90/136.56/163.87亿上调至117.25/138.20/163.44亿,净利润从8.25/10.38/11.64亿上调至8.88/12.45/14.53亿,PE为33.27/23.74 /20.33x。
风险提示: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可转债转股风险。
食品饮料
1月金股1:恒顺醋业
食醋行业测算显示市场容量巨大,大市场与小企业的产业格局
市场方面,食醋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2016 年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2.37%,供需年均增速达 3-4%。由餐饮消费支出测算,至 2020 年食醋市场规模仍有 500 亿元增长空间;由人均食醋消费量测算,食醋行业则有近600 万吨增长空间。
大市场下,我国食醋行业仍然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行业 CR5 集中度不足15%。因此,食醋行业具有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且食醋龙头企业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温和。食醋企业从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三方面展开竞争:首先,品牌力与产品力铸就企业竞争的内在动力;其次,渠道建设决定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
恒顺外部发展空间充足,香醋在北方预计对陈醋有替代趋势
陈醋在北方原本作为重要的拌饭调料,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食材的丰富,同时出于健康方面的考量,北方民众对相对高盐的陈醋的需求预计减少。香醋鲜甜低钠,在北方有替代陈醋的空间,恒顺作为生产香醋的龙头,预计可以进一步提升销售。
恒顺内部弹性充足,量价齐升、成本降低,未来盈利能力提高
根据 18 年半年报,公司实现收入 8.05 亿,同比增长 9.71%,主要系醋及料酒产品销售收入增加所致,酱醋调味品 Q1 收入 7.41 亿元,同比增长10.99%。
从收入整体来看,恒顺作为规模最大的醋企,近年营收增长一直处于10%附近,高于行业平均 6.7%,未来收入有进一步增长空间。从销售量来看,首先,目前食醋行业 CR5 不足 15%,处于提高态势,未来恒顺将成为享受红利主体;其次,恒顺着力拓宽传统餐饮等渠道和现代电商等渠道,使企业销售量获得增长。从价格来看,恒顺作为知名品牌,为未来企业提价创造条件。
盈利能力方面,恒顺不断优化自身,提高未来盈利能力。通过降低成本与费用以及增强经营效率等手段,强化自身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今年全年调味品收入增速预计能够达到两位数,我们预期未来几年调味品收入持续增长,预计 18/19/20 年纯调味品收入为 15.7/18.4/21.7 亿元,公司净利润 2.4/3.2/4.1 亿元。按 2019 年净利润给予 35 倍 PE,目标价 14.35元,50%空间。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市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外部发展受阻、内部改善不及预期。
1月金股2:中炬高新
和海鲜完美结合的优异品质带来复购率的同时成为重要市场的立足之本
除了广东外,公司 2009-2012 年在海南、浙江、广西、福建四省营收规模和增速明显。而较高的复购率是东南四省营收快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虽然公司的品牌力在当时和海天等全国性品牌相比不是很强,但是公司所具有的和海鲜协同独特产品力却成为公司的巨大竞争力。
从复购率较高的内在原因来看,广式厨邦酱油的独特口感与海鲜的结合产生的味觉体验更好。从复购率较高的外在原因来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酱油消费的上升。中炬和海鲜完美结合的优异品质带来复购率的同时成为重要市场的立足之本。
内陆市场已经显现并将继续发力的海鲜消费趋势将带来中炬发展的巨大空间
首先,从海鲜的内部需求看,过去受制于地理及各地餐饮偏好,内陆地区水产品消费尤其海鲜消费并不高。但随着近几年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提高、海鲜消费意识增强、内陆消费者对于海鲜的消费意识和需求不断上升。
其次,外部催化条件来看,渠道的细化以及冷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判未来 2-3 年内陆城市的居民海鲜消费将会快速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另一方面盒马生鲜等生鲜冷链渠道的快速发展给内陆消费者消费海鲜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从而为厨邦和美味鲜酱油在内陆地区的销售打开放量空间。
中炬在消费趋势变化中获取机会的可复制优势
在行业层面上,酱油行业消费升级持续,中高端的中炬高新(600872,股吧)受益行业回暖、区域扩张、规模效应等利好因素,行业集中度可预见的提升;在公司层面上,酱油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公司作为高鲜味酱油龙头,其较高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与海鲜的协同作用成为中炬区别于其他公司的独特产品力。中炬产品和过去相比变化较小,和海鲜的协同作用依然占据产品力的优势。未来公司在产品上通过品类扩张和海鲜酱油单品竞争力的持续突显,在渠道上通过加强与餐饮和新媒体的深度合作来实现公司的多维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于对行业加速(提价和集中度提升,餐饮复苏后周期)和海鲜市场为代表的细分酱油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预测公司 17-19 年盈利为 5.07 亿元,6.64亿元和 8.50 亿,并结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调味品 18 年 35 倍估值(我们预测 18 年调味品净利润为 6.8 亿元),同时考虑地产增值部分 40亿元左右,预计公司目标市值 35*6.8+40=278 亿元,目标价 35 元。
风险提示:公司扩产低于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医药
1月金股:迈瑞医疗
相较于药品,器械行业收入增长具备周期长、相对稳定等特点
医药和医疗器械是医疗制造业全行业最重要的细分,两个子行业在中国目前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医药经过几十年的产业积淀,经历了从原料药-仿制制剂-创新药,从低端仿制药到高端仿制药的阶段,医药制造工业的量变叠加产业政策的共振,在 2018 年将开启创新的蓝海。而医疗器械目前依然处于模仿跟随的阶段,在部分细分领域,已经完成了国产替代(心血管支架国产占比总和接近 70%,单公司产品占比>20%),而部分领域,国产占比还比较低。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特征、准入方式、销售模式、收费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估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