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18 年国内互联网新零售客户逐渐上量贡献营收,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18 年新客户开发有望超市场预期。拟收购印尼优质代工厂,打造东南亚供应链体系,并进入国际运动品牌供应链体系,引入新型客户及开发新品类,有利于持续提高公司 2B 的产品竞争力,提升盈利空间;同时原有客户订单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精益生产提高效率增强盈利能力。
维持买入评级,期待 Q4 电商旺季 B2C 持续发力。公司产品以箱包为核心,拓展至功能性鞋服及配件,专注“成人+儿童”出行市场,有望成为 A 股快速增长并且具有“新零售、新电商”基因的生活消费品公司,随 Q4 电商旺季到来,期待 B2C 持续发力。由于销售费用略超预期,下调 18/19 年净利润至1.77/2.53亿(原值为1.98/2.92亿),对应EPS分别为0.81/1.17/2.07元,预计未来三年 CAGR 达 50%。
风险提示:B2B 代工业务利润率下降、B2B 自主品牌建设不及预期。
轻工
1月金股:中顺洁柔
高端生活用纸第一梯队企业,渠道产能扩张带来成长性
中顺洁柔(002511,股吧)为国内高端生活用纸龙头企业之一,自2015年更换营销团队,定位中高端市场,加大营销力度和渠道变革,收入业绩提速上升。对比恒安、维达和金红叶,中顺洁柔收入和产能均只有前三大企业的一半,经销商数量仅前三的三分之二。前三大企业已步入成熟状态,维持相对低的增速和相对稳定的市占率,中顺洁柔尚处增长期仍有翻倍成长的空间,通过产能和渠道扩张有望实现收入增长。
生活用纸行业需求稳步增长,产能供给放缓
国内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近千亿级,2017年约达1100亿元。但人均消费量却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2017年国内生活用纸人均消费量仅6.3kg/年,而2016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均用纸消费量均超过15kg/年。国内生活用纸人均量有待提升,存在翻倍的空间。生活用纸为日常消费必需品,抵抗经济周期波动能力强。近年生活用纸消费量增长平稳,2012~2017年生活用纸产量/消费量CAGR分别为5.3%/5.0%。浆价大幅上涨,环保督查趋严,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中小企业。2017年生活用纸总产能1300万吨,净增约135万吨产能。受环保限制生活用纸准入门槛抬升,未来产能和市场将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根据我们统计,预计18/19年均净增55万吨产能。则18/19年新增产能同比增长4.2%/4.1%,未来增速将有较大幅度放缓。
木浆价格回落叠加贬值幅度收窄,成本端压力缓解
18Q4外盘浆价开始回落,汇率压力减轻。外盘浆价7~10月维稳,11月首次出现下调,外盘针叶/阔叶浆报价平均下调2.1%/1.9%。公司直接进口木浆并按美元计价,12月初中美贸易战缓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出现大幅收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2月进入6.85。考虑到公司木浆库存,且成本按照加权平均计算,所以18Q4成本端的好转将在19Q1反映。根据公司木浆库存周期,我们通过计算季度平均汇率和外盘浆价来测算公司木浆成本,预计19Q1木浆单位成本较18Q4环比下降1.2%,19Q1毛利率提升至32.5%。
销售端增长稳健,产能释放推动内生增长
公司产品提价后销量增速较去年放缓,但仍维持10%以上增长。18H1公司生活用纸销量21万吨,同比增长2.5万吨。由于下半年节假日增加,公司一般销量超过上半年,保守预计18全年销量46.5万吨,同比提升6万吨,增长14.0%。18年新增17万吨产能逐步释放,持续贡献内生增长动力,未来预计每年投放10万吨新增产能,预计公司2022年总产能达120万吨。
高端差异化产品引领高端用纸潮流,渠道管理布局优化升级
产品方面,2018年新推出棉花柔巾,进军美妆和母婴棉柔巾新市场,并加快个人护理卫生巾等新品类开发。渠道方面,加速空白区域覆盖,四大渠道共同发力构建全面销售网络,将助力产能向销量的顺利转换。公司加大经销商网点开拓,经销网络覆盖全国1200个城市,并继续加大经销商引导和一对一帮扶力度,推进渠道下沉“扫除”空白区域;重点卖场转由直营,电商、商销持续加大开发力度。
公司依托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和渠道管理优势,持续增长动能清晰;原材料压力有效缓解,销量增长稳健,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摊销费用,下调19/20年盈利预测至5.46/6.80亿元(前值5.73/7.22亿元),同比增长22.0%/24.6%(前值27.4%/26.3%),预计18-20年净利分别为4.47/5.46/6.80亿元,同比28.1%/22.0%/24.6%,对应PE 24.0X/19.7X/15.8X。
风险提示:原材料木浆价格上涨,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非银行金融
1月金股:中国财险
投资要点:报行合一实施后手续费率下降,监管对费用的管控力度将进一步强化,这将带来费用率+实际税率双重下降,叠加投资收益率底和大灾损失底已过,预计财险利润将于2019 年触底回升。在费改深化+报行合一的进程中,大型险企拥有的风险筛选与定价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服务能力与品牌优势,可以使得费用率和赔付率低于其他公司,保费和利润的集中度提升。另外,股东优势、政府与大企业关系优势有利于发展农险、责任险等非分散化业务。中国财险(即人保财险)2010-2017年五年平均ROE高达21.13%,预计2019、2020年ROE可稳定高于15%,目前股价对应2018PB仅1.05倍,明显低估,结合人保财险历史估值和美国领先同业的比较,给予 1.5PB,对应目标价10.71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财险行业发展三大趋势:车险净利润率改善、非车险保费和盈利贡献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1)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8月,竞争加剧导致的费用率大幅上升,带来费用成本和税率双升的盈利困局,经测算,如手续费率超过15%的可抵扣上限,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来利润下降4%-8%。为管控费用竞争乱象,今年8月开始实施报行合一,且银保监会对于报行合一执行的监管力度将会加强,同时费改深化将带来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的中长期趋势。费改深化+报行合一预计将带来车险收入增速放缓,但费用率下降的双重利好(成本、税率),可带来净利润率的更大幅度的提升。2)我国产险保费中,约70%为车险,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农险等非车险得益于政策支持、居民需求旺盛等影响因素,成长空间较大,2017年开始,非车险保费的崛起拉动行业保费增长;农险、责任险等非车险的承保利润率一般高于车险,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3)中国财险和平安产险的合计市场份额(即CR2)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9月,CR2升至53.9%,同时,中国财险和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低于行业整体,主要原因在于大型险企拥有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服务能力优势等,且中国财险网点布局比平安更加深入二、三线城市和县域、乡村市场。